本期作者
张寅冰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刻家长们常常面临一种冲突:“这时候要不要管管到什么程度?”如果不管或管少了,是不是在纵容孩子;而如果管太多,又会不会让孩子缺乏主见,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里似乎出现了一个对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孩子确实是独立的个体,但孩子确实也需要外界的引导,如何把握这个度,不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领地”被侵犯,进而减少亲子冲突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心理边界


在心理学上,人们通常说的心理边界是指自我存在所需要的空间和时间、生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主权距离和情感距离、自我意识和自我责任等等(曾仁俊, 2014)。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在心里画了一条线,让自我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指导着自己和他人交往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这样的界线不是“界限”,不会完全把自己和他人分隔开来,界线更像是细胞膜。细胞膜能够保护内部细胞器、维持内部稳态,同时也能够自主选择通过进出细胞的物质。

心理边界对内起着保护作用,对外则标识着个体独特的身份特征,决定了人对外界信息的接纳程度(葛虹宇, 2019)。这样的边界让人们维持自己独立的同时吸收外界的知识、经验、支持等。

自我边界是随着个体的成长而逐渐形成的,是个体心理成熟的一个标志(曾仁俊, 2014)。既包括能直接看到的外显维度,如孩子不希望家长随意进入自己的房间,也包括需要去感知的内隐维度,如兴趣爱好、价值观等。


01
亲子心理边界

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边界,我们将其称之为亲子心理边界

具体指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与主要照顾者(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互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空间距离,包括外显身体(空间)以及延伸物,以及内隐因素(认知、情绪情感、价值观、态度、愿望)(葛虹宇, 2019)。

当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边界不清晰甚至混乱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常见的有心理控制、角色反转、婴儿化、配偶化(Kerig, 2005)。

心理控制指的是家长试图用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自己和孩子意愿的不同,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如在选择兴趣班时,孩子想选择跳舞,但父母一直有当歌手的梦想,于是帮孩子选择了唱歌培训。

角色反转指的是孩子被期待成为父母,通常是父母本身不够成熟和值得依赖,于是子女承担了部分父母的责任,父母反过来向孩子寻求关怀、安慰和支持。如父母希望孩子有超过年龄的成熟,不允许儿童期的孩子有脆弱的表现。

IMG_1650.PNG

婴儿化指的是父母把孩子当作比实际年龄小的人。如父母常常给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喂饭。

配偶化指的是孩子在父母某种诱惑或敌意的方式中被当作配偶或亲密伴侣的情况。

当父母越过了孩子的边界时,孩子可能会变得好斗、过度警惕或过度顺从,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也会降低整个家庭的满意度(Ledbetter, 2019)。


02
保持良好的亲子边界

个体的心理边界具有发展性,从2-3岁开始,我们开始形成与外界的边界,开始区分自己和外在世界的不同。心理边界在之后慢慢形成,影响个体成年期的人际交往,并且会代际传递(周爱保,2017)。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亲子边界,家长至少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孩子的想法,与孩子讨论ta的界线。

当无法判断孩子的边界时,父母需要通过不断的询问来进行澄清,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生分歧的时候,首先向孩子表达自己听到了孩子的意思,然后与孩子合作找到解决分歧的方案(Ross W. Greene, 2014)。

IMG_1651.JPG

(2)父母得探索自己的界线,区分清孩子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

有时父母入侵孩子的边界是由于父母对自己的界线不甚明晰,无法分辨究竟是自己的意愿还是孩子的意愿,这需要父母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时察觉自己要求背后的想法。

(3)在关键的问题上坚定原则。

在管教孩子时,在涉及到关键问题的情境下,父母要坚定原则,比如在涉及安全问题的教育方面就应当更为严格,相应的,在生活中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权力空间,交给孩子自主决定。

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形成独立的品格和明确、合理的自我边界,为孩子良好的人际互动做好铺垫(周爱保,2017)。在交往中,父母与孩子分清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边界,将真正的爱付诸实践,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

IMG_1654.JPG


参考文献

曾仁俊. (2014). 人与人之间的"边界问题"探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4.

葛虹宇. (2019). 高中生亲子心理边界的调查研究 [PhD Thesis]. 哈尔滨师范大学.

周爱保.(2017).自我边界的建立与打破.中国社会科学报.17(3):43.45.

Kerig, P. (2005). Implications of parent-child boundary dissolution for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Who is the parent and who is the child?”. New York: Hawthorne.

Ledbetter, A. M. (2019). Parent-Child Privacy Boundary Conflict Pattern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College: Mediating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Predicting Psychosocial Distres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 3.

Ross W. Greene. (2014). 暴脾气小孩 (魏薇,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策 划:刘祥宇
撰 稿:张寅冰
编 辑:高文洁
美 编:杨婉婷

标签: none

已有 4 条评论

  1. ?情感共鸣类?

  2.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

  3.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4. 2025年10月新盘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oinsrore.com
    新车新盘 嘎嘎稳 嘎嘎靠谱coinsrore.com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coinsrore.com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coinsrore.com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新项目准备上线,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coinsrore.com
    新车即将上线 真正的项目,期待你的参与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coinsrore.com
    新盘新盘 这个月刚上新盘 新车第一个吃螃蟹!coinsrore.com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