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涯规划 下的文章

一、生涯发展

“生涯”一词,涵盖了人从出生到退休之后的各个成长阶段中,有酬劳或没有酬劳的所有身份。它既包括常规的各种职业,同样也将我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纳入其中,比如学生、家庭成员、社会公民等。
生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具有完全相同人生经历的人。
主动性: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没有人可以替代我们,因此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的生涯。
连续性:生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过去的我们正在影响着现在的我们,现在的我们也会对未来的我们产生影响。
综合性:生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不只包含工作或职业,还有我们的社会身份。
变动性:生活中存在着意外,生涯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需要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所有的不确定。
人的生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以及衰退期。这五个阶段环环相扣,每个阶段的任务不尽相同(详见表1),每一阶段内同样需要面对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相关问题。如果前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未完成就进入下一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和整体的生涯历程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表 1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及主要任务
e3bdc3a9614200d3ca4d7d4e98dee4b.png

二、什么是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可以通过将其拆分“生涯”和“规划”两个词来理解。前文已经对“生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规划”,则是指个人结合对未来的思考和考量,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
因此,生涯规划,作为“生涯”和“规划”两个词共同构成的词组,指一个人根据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对自己的生涯进行积极地探索、计划、选择以及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包括个体对于自己未来就业的相关准备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还涵盖了一个人对自我的探索、对工作世界的认识、对个人决策能力的养成。个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反省、调整及更新。

三、生涯规划方式

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地、按照既定步骤地了解自己、了解环境,从而进行决策和执行行动的过程(可见图1),其具体内容如下。

图 1 生涯规划的模式
生涯概念1.png

  •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自我探索

探索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明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 外在环境:了解家庭、社会环境,明确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潜在的阻碍

主要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对自己所处环境进行了解,包括对家人/老师的期待、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其他可能的助力和阻力。

  • 职业信息:了解教育和职业信息,明确可选

职业信息不仅包括职业/工作内容、高校专业信息,还包括选课/选科/选校等相关信息。这类信息可以通过优秀毕业生讲座、大学参观、研学活动等方式获得,它们有助于我们对大学专业的未来工作内容、职业趋势以及产业结构形成初步的认识。

  • 决策与行动: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环境资源后,需要搜集、分析和比对各种信息,运用科学的决策方式,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明确未来的行动方向。在行动的过程中,也需要脚踏实地,根据行动的结果不断调整规划和决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2010-07-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基二〔2014〕11号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732/201808/t20180807_344612.html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脚步,对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有了新的要求。国发〔2014〕35号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教材〔2017〕7号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801/t20180115_324647.html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提高自主选择能力。二是健全指导机制。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国办发〔2019〕29号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435号建议的答复》提出高校通过“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以及强化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有力促进高中教育和高校教育的衔接。”教基建议〔2020〕514号
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jiaosi/202012/t20201207_503824.html

北京市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京教基二〔2018〕9号

基本内容
一、做好课程实施规划,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要结合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完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二、加强资源统筹挖潜,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三、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引导学生理性确定选考科目
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要科学合理制定发展指导内容,加强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四、科学安排,保障教学秩序稳定
五、调整教师队伍数量结构,提高教师适应走班教学的能力
六、探索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七、加强支持保障,平稳有序推动改革落地
生涯政策1.jpg

上海市

《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沪教委学〔2012〕67号)

  • 基本内容

(一)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识、自我选择和自我规划的意识,实现积极有效的自我控制、培养自我责任感并转化为职业选择、决定和行动的力量。
(二)帮助学生综合分析个人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发展的特点与倾向,认识和考虑自己选择的职业领域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寻求个人职业兴趣与社会所提供、个人能获得的机会之间的最佳结合,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调研或参加实践活动,初步检验自己的职业选择。
(三)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进行设计,并考虑实现每一个目标的相关措施,从而引导他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 主要途径

(一)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教学
(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
(三)就业指导服务
(四)创业教育和指导

  • 重点项目

(一)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标准建设
(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三)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建设

  • 组织保障

(一)体制保障
(二)经费保障
(三)支持体系
(四)质量保障
生涯政策2.jpg

浙江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59号

  • 主要内容

包括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一)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主要方法。
(二)学业规划。学生根据自我兴趣特长、学业水平、专业性向、生涯发展意向,科学合理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修习计划。
(三)职业规划。学生对自我未来生涯发展作出较为全面的设想和计划。

  • 实施途径

1.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
2.开发内容丰富的生涯规划课程
3.引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
4.探索学生生涯体验的多种途径

  • 保障措施

1.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和领导
2.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3.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和研究
4.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督促和检查
生涯政策3.jpg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见》石教〔2015〕66号

  • 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及其对应专业,逐步树立主动规划、自我要求发展的意识和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深化对未来个人生涯发展的思考和认识,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初步探索,初步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从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全市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创建一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学校,形成全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力

  • 工作措施

(一)明确课程内容与课时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完善课程评价制度
(五)创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学校
(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研究
(七)加大深山区初中生帮扶力度

  • 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二)加强督导,有效激励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生涯政策4.jpg

河南省

《河南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二〔2015〕574号

  • 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涉及多方面内容,不仅针对职业规划,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身心健康、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该课程源于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实际需求,其主要学习途径是实践与体验。

  • 课程目标

(一)认识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积极的生涯信念,形成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和主动发展的观念。
(二)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不断挖掘自我潜能,促进自我的完善与发展。
(三)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和环境中的有效资源,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掌握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调整,提高生涯管理与决策能力。

  • 课程内容

(一)了解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二)认识与发展自我
(三)探索环境与社会
(四)生涯管理与决策

  • 教学建议与要求

(一)体现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二)突出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三)把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
(四)探索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课程实施模式
(五)课时安排,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

  • 管理与保障

(一)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加强生涯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
(三)做好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
(四)加强管理和评估
生涯政策5.jpg

辽宁省

第0576号关于在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2020年9月18日)

  • 基本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 基本措施

一、建设生涯指导专家支持系统
二、是开发生涯指导社会支持系统
三、是加强生涯指导教师培训
四、是学校建立学生生涯指导制度
五、是健全支持体系

生涯政策6.jpg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通知》〔2016〕齐教函1号

  • 充分认识课程开设意义

开设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贯彻“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开设工作

(一)时间要求:初中、高中(一、二年级)从2016年春学期开始,全市小学五、六年级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要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纳入课程计划并实施教学。
(二)课时安排: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并且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地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教材选定:普通中小学先由县(市)区教育局、学校自行选定相关教材或开发校本教材;中等职业学校采用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编写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材。
(四)教师配备:采取“专兼职结合”的办法落实。
(五)课程评价:学生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开展教师培训
(三)强化教学研究
(四)探索多种途径
生涯政策7.jpg

四川省

《四川省教育厅对省政协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第0443号提案答复的函》川教办案〔2021〕72号

  • 我省中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推进情况

(一)国家和我省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二)将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纳入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等
(三)开展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建设等的探索
1.开展课题研究,着力破解高中阶段生涯教育实施难题。
2.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大”服务体系,推进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常规化实施。
3.开发生涯规划课程资源,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提供支撑。

  • 下一步工作

(一)研制《四川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
(二)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
(三)加强生涯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
(四)推进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
(五)加强地方和学校生涯教育管理和评估。

生涯政策8.jpg

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通知》厦教基〔2016〕20号

  • 总体任务和要求

(一)明确各学段教育目标
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要围绕各学段的教育目标,提升中小学生的职业发展素养。
(二)开设课程
各中小学要积极开设职业生涯教育专题课程,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三)开展主题教育
各中小学每年5月份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宣传周”活动。
(四)推进普职融通
加强普职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职业院校的资源要面向初中、高中学生免费开放,推进普通初中、高中和中高等职业院校共同举办夏令营等活动。

  • 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师资建设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四)加强示范引领
(五)加强督导管理

生涯政策9.jpg

  • 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市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试行)》青教通字[2019]88号

  •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激发学生潜能为宗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立足于学生对未来生涯的展望,指导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做好准备。

  • 基本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
(二)学生为本原则
(三)协同开放原则

  • 总体目标

基本形成中小学有机衔接、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生涯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形式多样、具有青岛特色的生涯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系统、多元的生涯教育保障体系,增强中小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 主要任务

中小学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社会理解、生涯规划三个方面。

  • 实施途径

(一)开齐开好课程
(二)组织生涯教育活动
(三)开展职业体验
(四)提供生涯发展辅导
(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六)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八)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经费投入
(三)加强队伍建设
(四)加强科学研究
(五)强化督导评价
生涯政策10.jpg

此外,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教学厅函[2021]77号)对考生提出了新要求,这表明高校专业选考课科目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专业报考产生的影响,其旨在让选考科目与专业更加对口。

一、允许高校指定“必选科目”。在新要求报考指引下,由于专业新增选考科目要求,对于很多专业,考生将需要满足2-3门必考科目,才能满足报考专业要求。

二、不设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减少。文件表明,部分专业将会新增限制。考生需要更具有目的性的选课。

三、必考物理、化学的专业增多。

“新要求”将会影响到学生的选科方向。由于必选科目的增加,学生需要更细致更明确的生涯规划,从而了解自己的学科特长和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选择合适的专业报考方向,以缩小职业与专业的范围,使学科更加对口。进行规划,确定专业范围后,可进行高校的选择,查看院校专业的报考的“新要求”,与自己的选课方案对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756501612120005&wfr=spider&for=pc

作者:柴梦圆

贵州某派出所所长跳入化粪池救人,神舟十二号顺利返回地球,东部战区在台岛演练,塔利班进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法国召回驻美、驻澳大使…….

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悉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事。这与“广播电视学”专业是分不开的。那这门专业是如何产生的?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1 什么是广播电视学

上世纪末,中国的电视行业发展迅猛,因此从戏剧、电影等行业引进了一批优秀的节目制作人。与传统的报纸等纸媒仅需要进行新闻撰写不同,它还亟需一批既了解新闻学又可以熟练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的人员,“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运而生。

此后,教育部又将其名称变更为“广播电视新闻学”,在201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最终更名为“广播电视学”。

广播电视学是研究广播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好它既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比如说信息传播的规律、同一个镜头怎样拍更有美感,色调等如何处理;又需要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比如摄像机怎么用,片子怎么剪等等。

广播电视1.jpg

(图源:图查查)

2 广播电视学有哪些分支?

广播电视学专业属于文学门类下的新闻传播学类,毕业时授予文学学位。在本科生阶段没有分支,但是在研究生阶段,有些高校会进一步细分研究方向,比如该专业的王牌院校复旦大学分为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艺术、广播电视艺术管理。

此外,广播电视学与广播电视编导两个专业经常被人们混淆,两者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相同点,比如说都有一些最基础的写作、最基础的视频拍摄技能等课程。

但是也有区别:第一,前者一般普通文理科考生均可填报,毕业时授予文学学位;后者只供艺考生填报,需要进行面试,毕业后获得艺术学学位。第二,前者的就业更偏向于新闻广播电视领域,比如记者、主持人等;后者的就业更偏向于戏剧电影的制作领域,比如导演、编导等。

3 广播电视学的学习内容和能力目标

广播电视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传媒艺术概论、播音与主持、电视艺术概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从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它涉及的方向非常繁多,如果没有规划,很容易博学而不精。

因此,找到自己未来想从事的方向并在大学初期就做好规划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未来想做主持人,那么就需要在大学时期训练自己的仪态、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如果有非常想主持的方向,比如说农业类、财经类、教育类,那辅修一门相关的专业就更棒了。

该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新闻学、传播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媒体类软件,比如摄像机;具备良好的文字编辑与表达能力;拥有敏锐的社会洞察能力;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等等。

广播电视2.jpg

(复旦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 表格来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官网)

4 广播电视学的毕业去向

每年全国普通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有:电视台、电台、出版社、自媒体、文化传媒类企业、读研等,可以从事的职业有主持人、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导播、后期、公司产品策划、自由职业人等。

根据麦可思《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2017至2019届文学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分别为4633元、4983元和5234元,略低于同期全国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4774元、5135元和5440元。

5 开设院校和招生要求

目前我国开设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院校有200多所,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王牌院校可以参看下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专业的院校排名。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各院校开设专业有所差异,具体专业设置请仔细阅读各院校报考指南。)

广播电视3.jpg

(第四轮学科评估高校评估结果——0503新闻传播学)

广播电视4.jpg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1-2022年学科评估结果——050302广播电视学)

招生要求方面,传统情况下一般文理科均可;对于实行新高考的地区,高校一般没有做选科要求,但部分高校会要求首选历史。具体情况可查阅目标院校的招生计划。

参考文献

赵玉明.谈谈广播电视研究和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04):104-108.

策 划:方晓义
撰 稿:柴梦圆
编 辑:张寅冰
美 编:杨婉婷

作者:庄艳丽

“盗墓笔记?鬼吹灯?持证盗墓?会鉴宝吗?”近年来大热的考古题材影视文学作品使很多人对考古学这门学科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解。实际上考古与盗墓之间存在本质差异,鉴宝也不是考古学家的本职。与以牟取暴利为根本目的盗墓活动不同,考古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旨在抽丝剥茧,使过去模糊的面貌变得真实。

考古1.jpg

(图源:https://pixabay.com/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今收入已不再成为考生填报志愿的主要考虑因素,专业报考更多与兴趣相结合,考古学也越来越走出了冷门的圈子。但是大家是否真的了解考古学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考古学专业。

01 什么是历史学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2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考古学专业属于历史学类,专业代码为:060103。考古学属于一级学科——历史学类

历史学类一门是研究人类历史的整合型的社会科学,中国的史学发展可分为中国古代史学、中国近代史学(20世纪初-1949年)以及中国现当代史学(1949年至今)三阶段。中国近代史学以梁启超在20世纪初提出“新史学”为诞生标志,随后与西方史学相交融,逐步形成了当前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史学多元发展局面(张越, 2019)。

部分高校在高考招生计划上以“历史学大类”进行招生,待学生入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课学习后,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前,方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

02 历史学类有哪些分支?

历史学类一级学科的专业分支包括: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和文化遗产专业,以及2020年新增的古文字学专业。

其中,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张之恒, 2019),主要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方法,通过调查、发掘等获取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一手信息,为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参照。

03 专业学习内容和能力目标

考古学专业的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后被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考古学旨在培养具有考古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要掌握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学习古人类学、史料学、民族学、文物学、博物馆学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按照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主要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等分支。

具体而言,按研究对象可划分为古物学、古钱学、甲骨学、宗教考古学、美术考古学等分支;按方法论可划分为民族考古学、实验考古学、科技考古学、遥感考古学、水下考古学等分支;按地区可划分为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等分支;按时代可划分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商周考古学等分支;此外还有环境考古学、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聚落考古学、公共考古学、社会考古学等新兴分支。

考古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学生主要学习内容可分为两大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中国考古学通论、考古学导论、考古学史、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学和专门考古(边疆、外国、民族、佛教、石窟寺、美术、古代铭刻学、水下、公共等)、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历史文献、文字学概论、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田野考古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读书报告、学术前沿讲座、大学生科研立项等。

考古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有学生都需要参与实际田野发掘,选择考古学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04 毕业生的去向

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可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有:高校深造、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国家党政机关、出版机构、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文物市场、外企、传媒业等,主要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文物保护、古玩鉴定以及拍卖等相关工作。

而各去向都有其针对性要求,高校科研所偏重学术能力水平,考古研究所要求扎实的田野技术,博物馆、出版机构等要求掌握考古学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高校科研所、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往往吸纳硕博以上学历的考古学毕业生。

根据麦可思《中国2017-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的统计数据,2017至2019届历史学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分别为4023元、4341元和4575元。

而根据麦克思报告近五年的数据,2019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相较而言,历史学类毕业生的薪资处于偏低水平。根据对2014届毕业生的收入追踪,历史学类本科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达5988元,专业月收入涨幅为57%。

值得欣喜的是,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同时“十四五”《纲要》也指出将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这为中国考古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昭示着考古学的广阔前景。

考古2.jpg

(图源:新华网)

05 开设院校与招生要求

据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我国开设考古学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60103)的院校共有26所,为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还有部分高校具备硕博招生资格,在此不列出。

计划报考考古学专业的小伙伴们可参考如下表所示的专业院校排名,即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本学科参评院校共计36所。

考古3.jpg

(信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招生要求方面,2021年8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考古学专业对选考科目并无具体限制。考生可阅读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和报考指南。

参考文献

[1]张越. (2019). 中国史学史研究入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6.

[2]张之恒. (2019). 中国考古学通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

策 划:方晓义
撰 稿:庄艳丽
编 辑:张寅冰
美 编:杨婉婷

作者:赵雨馨

谈及物理,相信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高中时期的滑轮、温度、小车运动,还有令人头疼的电场磁场问题。但是其实这些都是物理的皮毛,也仅仅是进入物理世界的一个“介绍”。物理知识也并不仅仅是力学电学等等,物理的世界细细看来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物理1.jpg
(图源:摄图网)

从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的开始,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应运而生,从此科学便跟随世纪的更替而发展。再到如今随着20世纪的到来,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出现将物理带向近代物理时期。

物理这样一个发展已久,古老又进步的专业,在方方面面仍吸引着很多人。很多考生一边憧憬着未来科研的神秘,一边兴致冲冲地填报志愿,但是大家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将要选择的专业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物理学专业。

1 什么是物理学类?

物理学属于一级学科——物理学类

凡属于物理学研究范围的,都可归于物理学类,物理学是物理学类的一种。在我国,大部分学校都设有物理学专业,发展历史中也诞生了许多物理学方向的专家名人,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就曾经在清华的物理系学习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进行过大规模专业调整,部分高校的物理学专业与某些工科专业合并,导致一些学校不再开设物理学专业。同时,为了发展我国的原子能科学技术,部分院校开设工程物理学系,其性质相当于如今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日前,我国鼓励建设双一流综合性大学,很多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建议,恢复物理学专业。得益于此,既有延续原子研究相关的原子核物理专业又有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学习内容,物理学领域近年涌现出大量人才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学生及家长可能会发现,部分高校在招生计划上,是以“物理大类”进行招生,待学生入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课学习后,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前,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

02 物理学类有哪些分支?

物理学类作为一级学科,专业分支包括: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

其中,物理学早期称为自然哲学,是自然科学中与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关系最直接的一门学科。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有宇宙间物质各层次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同时也兼具着研究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前景的任务。

我国的物理学专业,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物理研究的专业。它包括应用物理与技术物理在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基础性工作与应用性工作同时并存,相互结合是我国物理学科的特点。

简单来说,基础性的研究就是探索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中学时代必须学习到的牛顿力学等广为人知的理论就是来自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的研究则可以说是在基础理论上的复杂应用,涉及大量运算,这也就要求了学生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知识。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的研究成为了广大理工类学科的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并且同时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3 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物理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位。

物理学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内容主要由知识体系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两部分构成。其中,知识体系涉及数理类核心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又分为专业基本知识和特定专业方向知识。

物理学专业本科生需要掌握数学、计算机、电工电子等方面的基础学科知识,较清楚了解物理学发展历史。数学知识按非数学类专业“大学数学”(或称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的最高标准要求。

数理核心类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等

学科基础课程: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物理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数据库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少学科都配有相应课程实践。通过“上机”操作,锻炼并检验学生的应用和开发能力。

4 毕业生的去向

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明朗: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或是到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

我国在物理学方面一直保持稳步发展并且逐渐拥有越来越多自我创新,下图展示的就是由我国自行设计的超高真空四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UHV-Nanoprobe-LTSTM)系统,可用于原位研究纳米体系的表面结构、电子态结构与电子输运性质;另外还可以到企业中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工作。

物理2.jpg

(图源百度图片—

超高真空四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UHV-Nanoprobe-LTSTM)系统)

(由我国自行设计,可用于原位研究纳米体系的表面结构、电子态结构与电子输运性质)

物理学专业就业方向广泛。毕业后可在职业院校,中学,教育治理部门等从事教学,科研,治理等方面的工作。物理学专业是一级学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物理学专业的各种二级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如凝聚态物理,光学等)的硕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物理学(师范类)。

根据麦可思《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2017至2019届物理学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分别为4597元、4912元和5182元,仅看本科毕业生,其收入水平已经位列中上游,且物理学毕业人才有一部分人会选择继续深造,若能不断提升学历,毕业后会有可观的收入和一定社会地位

我国每年培养的本科生应用物理专业人才约12000人。和该专业存在交叉的专业包括物理专业,工程物理专业,半导体和材料专业等。人才需求方面,我国对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仍旧是供不应求。

目前,很多物理研究的课题仍旧是基础性的,往往需要大量的政府的政策性投入,难以实现产业化,这对打算毕业后从事应用物理研究的人员来说,应该做好思想准备

但是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速度的增快,很多物理行业研究出的前沿技术很快便得到了应用,例如中微子通信,就是目前热门课题之一。

随着现在学科交叉与学科细分现象的日益明显,知识的更新程度非常快。像应用物理这样基础性专业的人才,由于其可塑性强,基础知识扎实,反而越来越能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

5 开设院校与专业要求

据金平果《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1-2022)》发布的信息,我国截止2021年,共有270所院校开设了物理学专业。以下表格显示了第四轮学科评估(2017年)物理学高校排名前20。

此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从师资队伍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贡献与学科声誉四个方面进行的全方位考量,具有比较强的参考意义,读者也可多关注排名靠前高校的物理学招生计划。

物理3.jpg

(信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物理专业目前基本只招收理科生。对于采用新高考模式的省份,不同学校的物理专业招生会有不同的学科学习要求,但基本上都会要求高中学习选择了物理学科。

策 划:方晓义
撰 稿:赵雨馨
编 辑:张寅冰
美 编:王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