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问题 下的文章

自恋型父母的成年子女们一个受到深度创伤的群体。成长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对信任的严重侵犯,而且始终处于高强度应激反应之下,这对他们的健康幸福造成了严重损害。当我们谈及父母虐待和忽视儿童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在讨论具有人格障碍的父母,尤其是那些患有高度情绪不稳定性B类人格障碍的人群,即,自恋人格障碍、边缘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由于他们情绪反应程度、缺乏远见的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存在特权感以及剥削利用他人的人际关系观点,自恋者们自然会虐待他人。而当他们是你的父母时,你就生活在了一个伤痛的世界。
所以,在人格障碍或者因自恋型家庭中的忽视与虐待而导致的复合型创伤方面,如果治疗专业人士们并没有得到充足的培训,那么就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对于正挣扎在自恋型虐待所导致的后果中的患者,以下是对他们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错误。
1.假设所有父母本质上都是爱孩子,想要把最好的给孩子的
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这是事实,但事实是,一些父母不仅不爱他们的孩子,而且会在精神上、心理上、肢体上甚至性方面物化和压榨孩子

2.鼓励患者与他们的自恋型父母“打开心结”
如果对于自恋人格障碍人群有一个全面真理的话,那么,这个真理就是,你无法和他们“打开心结”。自恋者通常并不会在乎他们对别人造成了怎样的伤害,也不会为此负责。鼓励患者在他们患有自恋人格障碍的父母面前展露脆弱,或者对峙他们,则会适得其反。

3.因为不喜欢贴标签,而拒绝承认人格障碍
贴标签,是一种有问题的行为,或者只在少数情形中有用。但当涉及到自恋型虐待创伤时,承认虐待者内在的人格结构,是理解他们对家庭成员所造成的深刻创伤的必须前提。如人们常说,自恋这种病症,会导致除了自恋者本身之外的其他所有人寻求帮助。

4.当患者有自尊方面的问题或者难以信赖感情关系,无法意识到位于这种情形根源的依恋创伤
自恋者缺乏情绪管控,同理心,以及对边界的尊重,而这些对于一个正在发育的婴儿和儿童来说,都是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必需要素

5.聚焦于帮助患者在行为上改变,但并不去认可他们的历史创伤
聚焦于改变患者的自我不利行为,会有帮助,但如果将这作为心理治疗的重心,则无法去处理曾导致、且至今依旧触发不良应对方式的大范围创伤。而且,不去认可患者的历史创伤,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患有人格障碍的父母曾给予他们的否定以及“煤气灯式操纵”(一切问题都是你自身精神心理有问题)

6.未能意识到经历复合型创伤的患者常常会形成的瘾症,或者将这类瘾症病理化(将其视为一种疾病)
自恋者的孩子们面对家中的高度不稳定环境,变得高度警觉。高度激发状态是他们的默认常态,对很多人而言他们每天都是如此,而瘾症,则是他们试图管控这种难以承受的状态的方法。

7.鼓励患者邀请自恋型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加入心理治疗,且未能察觉出他们的病症
对于很多有自恋型父母的患者而言,尤其是那些伴侣是自恋患者,在寻求婚姻咨询的人群,这种情形十分常见。自恋人格结构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是一个经过精心雕琢的公众人格或人格面具,这一人格面具旨在被用来震撼、吸引、说服、引诱他人、赢得他人喜爱或者以其他方式操纵他人,以此让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心理咨询师不可让自己被这些虐待者们操纵

8.未能识别复合型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因某种创伤经历,如经历自然灾难,或是某个犯罪事件受害者,而导致,但与其不同,CPTSD则是源于持续的、重复型创伤。对于复合型创伤的一系列症状,目前已经存在着很多有用的信息。心理学家、精神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导师们需要感谢他们的患者填补了他们教育与培训过程中的空白。

9.假设患者在夸大他们的体验
对于那些不曾亲身经历的人来说,很难理解自恋障碍人群的自私与残忍,尤其是那些更倾向于恶意/反社会一端的自恋障碍人群。但无论人类历史场合还是当前事件,此类例子数不胜数。如果我们不去承认这一现实,那么,我们的否认,就让我们变成了他们的帮凶

10.面对患者,采取一种优越或专制态度,这类似于患者在其父母身上所经历的主导-屈服式关系模式
不幸的是,一些创伤患者在咨询室中所经历的环境,类似于他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权力滥用情形。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会强化创伤,让其更难愈合。

新理论认为抑郁症是生物生存机制的一部分。
数十年来,我们一直将抑郁症看作一种疾病,一种正常机能的偏离,而且这种偏离并非必要。这种理论看起来很有道理,因为抑郁症会导致痛苦甚至死亡。但如果是我们一直以来都理解错了呢?如果抑郁症并非只是偏离正常,而是我们生物防御机制的重要一部分呢?
各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质疑我们当前对抑郁症的定义。生物人类学家已提出观点,认为抑郁症是对逆境的一种适应型反应,而非一种精神疾病。10月份,英国心理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抑郁症的全新报告,认为:“抑郁症最好被视为一种体验,或一系列体验,而非被视为一种疾病。”另外,神经学家也在重点研究自主神经系统(ANS)在抑郁症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据自主神经系统多重迷走神经理论,抑郁症是旨在帮助我们存活下去的一种生物防御机制
我们通常认为,抑郁症起始于大脑中的扭曲思维,这会导致心身疾病症状(由心理因素引发的生理症状),如头痛、胃痛或疲劳等。但多重迷走神经理论认为,我们搞反了。
应该是身体首先探测到危险,然后启动一种防御机制,来帮助我们存活下去。这种生物机制被称为“immobilization”(活动停滞),之后会在大脑和躯体中表现出一系列症状,我们将这些症状称为抑郁症
当我们将抑郁症视为不理性、不必要的痛苦时,我们就为抑郁症患者烙上了耻辱的烙印,剥夺了他们的希望。但当我们开始去将抑郁症视为有正当发生理由,最起码在初期如此,我们就消除了这种耻辱。抑郁症患者是勇敢的幸存者,而非不健全的孱弱病患
Laura认为,抑郁症挽救了她的生命。大多数时间,他的父亲只会用语言伤害她,但当她反抗时,她的父亲就会变得很危险,这时候,他的眼中会冒出凶狠的目光,Laura曾不止一次因父亲对其的暴力而危及生命。
Laura的父亲很有观察力,即使当Laura将反抗念头隐藏内心时,他也能够察觉到她的反抗想法。然后,他会因为Laura的这些感受去惩罚Laura。
正是抑郁症帮助Laura存活下来。抑郁症让她低下头,阻止她去反抗,帮助她去接受无法接受的事实。抑郁症麻痹了她的叛逆感受。在她成长的年代,她没有人倾诉,没有家人之外的其他人可以帮助她。她唯一的策略,就是在家中存活下去,而且她也的确存活下来了
回顾往昔,Laura并不后悔她童年时期的抑郁症。她觉得很有价值。她自身的疗愈过程,以及与心理咨询师的共同努力,帮助她看到,抑郁症是如何帮助了她。
Laura的故事残酷而丑恶。它帮助我们了解到,即使抑郁症可能是出于正当理由,但也并不意味着抑郁症就是好的。Laura深受折磨,并生动描述了她的无望感所带来的痛苦。她的抑郁症,是一种不好的体验,这种体验的初始本质,是生物机制最后不得已所采用的一种帮助办法。

抑郁症,始于 Immobilization(活动停滞)

根据神经学家 Stephen Porges所提出的多重迷走神经理论,我们的日常体验基于自主神经系统的状态分级。当自主神经系统感到安全时,我们会体验到一种安康感和融入感。这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健康正常
但自主神经系统同时也在不断扫描我们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寻找危险信号。如果我们的自主神经系统探测到威胁,甚至只是简单的缺乏安全,其下一步策略,就是“攻击或逃跑”反应,这时候,我们通常会感到焦虑。
有时,这一威胁会如此严重,或如此持久,以至于自主神经系统判断无法攻击,也无法逃跑,这时候,就只有一种选择:Immobilization(活动停滞)
这种停滞反应是高级动物中的原始生理防御策略。这是我们在爬行类动物中的shutdown(关停)反应,也被称为Freeze(怔住)或晕厥反应。停滞反应由背部迷走神经调节。它会将新陈代谢系统关闭至静息状态,这通常会让人感到头晕或乏力
停滞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钝化疼痛,让我们感到切断联系。想象狐狸嘴中叼着的瘫软的兔子:这只兔子处于shutdown(关停)状态,因此当狐狸吃它时它不会感受到很大的痛苦。而且,这种停滞反应也会对新陈代谢产生影响,它会减缓新陈代谢,将身体调至酮态。一些医生认为,这种新陈代谢状态能够帮助一些严重疾病的痊愈。
在人类中,在创伤事件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有一种“离开躯体”的感受,这种感受可以缓冲精神冲击,以起到保护作用。这很重要,因为一些事件是如此残酷,当这些事件发生时,我们不想要人们完全清醒地在场经历
因此,这种停滞反应是生物防御机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但它本来只是为了短期发挥作用。要么是通过关停新陈代谢来保护生物体,即,兔子逃跑,要么是生物体死亡,狐狸吃掉兔子。
如果威胁无限期持续,也没有办法反击或逃离,这种停滞反应就会持续。而且,由于这种反应同时也会改变大脑活动,因此它也会影响人的情绪,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人们会感到他们身体或大脑停滞,他们感到无望、无助。这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有它的价值吗?

很容易可以看到为什么Laura的童年境遇为什么会触发这种停滞反应,甚至这种停滞反应是如何帮助她存活下来的。但为什么一些人所处逆境并非如此明显,依旧会产生这种反应呢?我们的文化通常会把一些觉得工作压力很大的人的抑郁症视为一种软弱的标志。一些励志文章也会暗示他们需要心理更强大,这样他们就能够全身心投入去解决问题。甚至一些心理咨询师也会告诉患者们:他们的抑郁症只是对客观情形的扭曲理解,而且实际上这些客观情形并不那么糟糕。
对于身体来说,却并非如此。自主神经系统中的防御反应,无论是攻击/逃跑还是停滞,都与触发物的实际本质并无关系,它只取决于你的身体是否将其视为一种威胁。而且这一过程发生在意识之前。在我们开始思考它时,这一生理威胁反应就已经开始了,之后,我们的更高级大脑会编造一个故事来解释它。我们无法选择这一反应,甚至在我们还没意识到之前,这种反应就已经发生了。
对焦虑症的研究显示,现代时代中,很多情形都会触发这种攻击/逃离反应。例如,建筑设施的低沉轰鸣声对我们的神经系统而言就像是一只大型捕猎动物的咆哮声。最好逃跑。也或者,孩子在学校时感到自己被评估,会消除孩子的安全感,触发攻击或逃跑反应。最好不给老师好脸色,或者逃避家庭作业。而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这种攻击或逃跑反应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感受。
最终,如果这些现代触发物持续时间足够长,我们的身体就会做出判断,认为无法逃离。之后,我们的身体就会触发“停滞”反应来保护我们。根据 Porges,我们所说的抑郁症,实际上是存在于停滞反应这一生理平台之上的一系列情绪和认知症状。这是一种旨在保护我们生存下去的策略。我们的身体在试图挽救我们。本质而言,抑郁症的发生,是出于一种良好正当的理由。
这就改变了一切。当抑郁症患者认识到他们并非不健全,而只是拥有一个良好的、试图帮助他们存活下去的生理系统,他们就会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毕竟,抑郁症因无力、无助等感受而臭名昭著。但如果抑郁症被视为一种主动防御机制,人们可能就会意识到,他们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无助。

走出“停滞”状态

如果抑郁症是停滞反应的情绪化表现,那么,如何走出这种防御状态呢?Porges认为,只是消除威胁,并不够。神经系统必须探测到足够明显的安全信号,才能够重新启动社交状态。最好的方式?建立社交关系
抑郁症的症状之一,是耻辱感,即,感到让别人失望,或自己不配和他们待在一起。当人们被告知抑郁症是不正常的,我们实际上是在告诉他们他们已经不是我们族群的一员。他们不正常,他们不属于我们的圈子。这样,就会加剧他们的耻辱感,让他们避免社交。我们就切断了让他们走出抑郁症的道路。
**现在,
是时候让我们开始去敬重抑郁症患者的勇气与力量。
是时候让我们开始去珍视我们的生理机制想方设法度过困难时期的不可思议的能力,
是时候让我们停止错误观念,开始将抑郁症患者视为与其他任何人并无不同**。

当你使用“爱”或“我爱你”等语句词汇时,最好能够保持自我怀疑。如果你能坦诚自我审视,你可能会发现,你最频繁说这些语句词汇时,并非是你对别人用情至深之时,而是当你正经历强烈依赖需求,期望获得安慰肯定之时。

情感饥饿,不是爱。它是一种因童年缺口而导致的强烈情感需求。它是一种原始的疼痛与渴望,而且人们会通过行为表现出这些疼痛与渴望,以试图填补内心缺口或空缺。这种空缺与孤独和分离的痛苦相关,而且永远无法在成年恋情中被充分满足。
但人们拒绝忍受他们的疼痛,拒绝面对在试图满足这些原始需求和依赖性时的徒劳。他们否认自己的终极死亡,会竭尽全力地营造一种自己与他人密切联系的错觉。这种虚假的归属感会缓解对死亡的焦虑,给人一种永生感。
饥饿,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当通过行为表达出这种情绪时,会对他人具有剥削性和摧毁性。人们将这种感觉与爱等同起来,错误地将这些渴望与真正的爱意联系起来。没有比这更离谱的了。
情感饥饿感源于内心深处,像是内心一种很钝但却十分强烈的疼痛感。
你可能会常常发现自己主动去触碰别人或主动向别人表达爱意,或充满爱意的举动,目的是为了消除这种疼痛感。人们通常在感到自己最需要充满爱意的肢体动作以及关注时,去给予他人这些动作和关注。
这种类型的肢体爱意会消耗所爱之人,尤其是孩子的精神资源,而非促进他们的心理发育。
当你使用“爱”或“我爱你”等语句词汇时,最好能够保持自我怀疑。如果你能坦诚自我审视,你可能会发现,你最频繁说这些语句词汇时,并非是你对别人用情至深之时,而是当你正经历强烈依赖需求,期望获得安慰肯定之时。

由于对情感饥饿与爱的混淆,无论是父母或是外人,就由此导致了很多打着爱的名义而导致的无心伤害。
**如果父母发自真心地爱孩子,会回应孩子的需求,他们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滋养效果,这对孩子的持续发育会产生积极作用。
孩子会有安全依恋感,在感情关系中能够实现和谐状态,而且在成年后能够接受亲密感。**
相反,情感饥饿型父母则会让孩子内心匮乏、形成焦虑型依恋模式,为孩子造成伤痛。
这种类型的父母和孩子接触越多,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在感所造成的伤害就越大。这种类型的关系——过度肢体接触,过度担心孩子,过度参与孩子的生活——不仅侵犯了孩子的界限,同时也推动了孩子的回避型回应方式。这会对孩子后期的职业与个人生活造成严重限制,会威胁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而且可能会比明显的虐待行为更具摧毁力。
情感饥饿型父母在与孩子互动之中,会像一个瘾君子一般,表现出强迫行为。他们夸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对孩子的发育会持续产生负面影响。这些父母通常发现,即使在认识到自身这种行为方式具有破坏性后,他们也很难降低其行为强度。
情感饥饿型父母通常对孩子过度保护。他们限制孩子的经历、限制孩子的生活能力,灌输一种不正常的依赖形式。通过过度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他们会导致孩子产生过度恐惧反应,以及疑病症(过度担忧个人健康,总觉得自己有什么病)倾向。一些过度保护型父母可能还会试图让自己的孩子避免接触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其他同龄孩子或其他家庭外的影响因素。但是,当行为过于极端,这种隔绝就限制了孩子接触各种不同态度和人生方式的机会,从而危害到孩子对他人的信任感,危害到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的正常生存能力
很多父母会以不同方式越过孩子的个人界限:翻孩子东西、读孩子信件、要求孩子为朋友和亲人表演等。父母这种类型的侵犯,严重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度与自主性。很多父母会代孩子说话,一手包办孩子的制作,过度吹嘘孩子的成就,试图将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
一位客观的观察者,能够区别一种反应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情感饥饿”。但父母自身却很难区分二者。要区分它们,需要看三个主要衡量因素:
**(1)父母的内心感受状态;
(2)父母对孩子的实际行为;
(3)父母的精神状态以及行为对孩子行为举止所产生的可观测到的影响。**

能够给与爱的父母,通常持有正面自我形象,而且对孩子和自己都有一种同情感,但同时又能保持相互独立,认识到他们与孩子之间的界限。这种父母会尊重孩子,无虐待行为,也不会过度保护。沟通的基调与方式是自然轻松的,而且表露出对孩子个性的真正理解。被爱的孩子看起来真的是被爱的。他/她充满活力,展示出符合自己年龄段的独立程度。他们自主、自信。
而常常经受父母情感饥饿的孩子,则是绝望的、依赖性的,而且或是情绪变化激烈,或是情绪麻木。旁观者能够看到孩子身上的这种重要区别性影响,而且通常能根据这些影响,追溯到父母的具体感受状态
除个别情形,整体而言,在心理学文献中,情感饥饿这一概念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但它却是对儿童养育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父母的自身的不成熟,表现为他们强烈需要通过孩子来得到自我满足,这对孩子的发育和后期调整会产生严重负面后果
经历这些饥饿感,直面自己的情感需求,这一过程是痛苦的,但同时也并非不可承受。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选择延续童年时的做法,继续选择否认或回避这种疼痛。他们寻找出口,或选择能够帮助他们否认这些痛疼,或消孤独感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假想他们与他人关系亲密,想象他们互相属于彼此。当这种“幻想亲密”形成,真正的爱也就消失了。当我们变得有占有欲、有控制欲,当我们将对方作为一种麻醉品来消除我们内心的饥饿感和疼痛感,我们对对方的爱与尊重就随之消失了
“幻想亲密”就像是一张死亡契约,在这一契约中,大家为了消除疼痛和真实感受而互相麻醉彼此。通常,它为摧毁型行为提供了一张许可证,因为大家认为他们互相属于彼此,而且默认他们会天长地久。“家庭关爱、关心在乎”的假象构成了家庭成员共同的阴谋,目的只是为了否认各自的孤独感和疼痛感。大家共同采用这种方式,一起拒绝接纳人生、死亡、分离,拒绝真实人生。

*在我看来,春天里一棵小草生长,它没有什么目的。风起时一匹公马发情,它也没有什么目的。草长马发情,绝非表演给什么人看的,这就是存在本身。
我要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差羞答答的表演。在我看来,人都是为了要表演,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王小波*

For more info about Dr. Robert Firestone,
please visit www.glendon.org or the Art of Robert W. Firestone.

原文: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human-experience/200902/emotional-hunger-vs-love

640.webp (16).jpg

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AS)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神经障碍中的一种。AS处于这一谱系中的较轻微一端。AS患者主要表现出四种症状:
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困难;
有重复行为;
思维固执;
偏执于规则和固定惯例;

一些ASD患者属于高功能类别。语言技能和认知发育迟缓是很多ASD患者的典型症状,但高功能ASD患者在这两方面却并无迟缓。
通常,被诊断患有AS的患者有着正常或超常智商。而且,他们还通常能够接受主流课堂教育,正常参加工作。
AS无法被治愈。早期诊断和干预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关系,发挥个人潜能,实现有益人生。

阿斯伯格综合征症状

AS症状因人而异,但患有AS的儿童通常有着狭隘的兴趣类别,而且偏执于这些兴趣。
AS儿童可能对火车时刻表或恐龙等形成偏执兴趣。他们会滔滔不绝向同伴和成年人讲这些话题,虽然对方并不感兴趣。
AS患者意识不到对方会想要改变话题。这也是他们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困难的原因之一。
AS患者无法解读他人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很多AS患者发现自己无法意识到别人的感受。这类患者跟别人说话时,常常会避免眼神接触。
AS患者可能会语调单一,而且几乎无面部表情。他们可能也会不知道该何时降低声音以符合所处环境。
AS儿童可能在基本运动技能,如跑步或走路方面存在困难。这些孩子可能缺乏协调性,无法完成特定活动,如攀爬或骑自行车等。

起因

大脑中的变化是AS很多症状的原因所在。但医生尚无法明确确定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化的发生。
遗传因素和环境毒素,如化学品和病毒等,已被确定是这一障碍的潜在因素之一。男孩比女孩更可能患上AS。

如何诊断?

并没有一个单一的测试。很多情形下,父母会报告一些发育迟缓或行为困难。如果孩子在学校读书,他们的老师可能也会注意到发育问题。父母应将这些问题一并告知孩子的医生。
他们会评估孩子在一些关键领域的表现,如:
语言发育;
社交互动;
说话时的面部表情;
对与他人互动所表现出的兴趣;
对“变化”的态度;
运动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因为并没有针对AS的特定测试,很多患者会被误诊为其他健康问题,如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等。如果被误诊,你的孩子可能需要再次被评估,以获得正确诊断。

如何治疗?

AS综合征无痊愈方法。但有很多疗法可以减缓症状,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具体疗法通常视孩子的具体症状而定。
在治疗AS时,通常会使用药物。比如:
阿立哌唑(Abilify),减少易怒症状;
胍法辛(Tenex);奥氮平(Zyprexa)和纳曲酮(ReVia),减缓多动症状;
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SSRI),减缓重复行为症状;
瑞思得(Risperdal Consta)减少情绪波动和失眠症状。

药物有助于控制AS相关的问题行为。但同时还有其他疗法可以提升沟通技能、情绪管理和社交互动。很多AS孩子同时还会参加:
社交技巧训练
语言治疗(是针对言语、语言、沟通、吞咽等方面需要改善的个体所提供的治疗。常见治疗领域包括语言发育迟缓、语音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口吃、嗓音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等等。)
职能治疗/作业治疗(作业疗法 (occupational therapy,简称OT)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日常活动,对由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评价、治疗和训练的过程,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目的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提高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以使其能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物理治疗(或称理疗康复,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身体某一部分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父母通常也会参加心理咨询。育儿培训可以帮助父母应对抚养AS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

AS孩子的未来会怎样

AS没有痊愈疗法。但很多AS儿童在治疗和早期干预的帮助下,能够拥有健康、有益的人生。尽管很多人在社交互动方面依旧存在困难,但很多AS成年人依旧能够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

制定计划。固定的常规活动可能会安抚你的孩子。慢慢引入变化。在孩子日常计划中纳入运动。定期的锻炼有助于减少孩子的压力和焦虑。
耐心。如果你能保持冷静,孩子就更易于冷静下来去和你沟通。如果孩子常常不开心,你可能会感到挫败。这时候,短暂休息一下,会对你有帮助。当你需要离开时,确保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和一位负责人的成年人在一起。
直言相告。要直截了当。AS儿童可能难以理解暗示的意思。给孩子设定的规则应明确具体,而且始终一致。当孩子没有遵守规则时,要告诉孩子。当孩子改变一种行为,或开始遵守这些规则时,给予肯定和支持。
发挥并赞扬孩子长处:帮助孩子找到他/她喜欢并擅长的活动。比如,对细节的关注度、出色的记忆力、或艺术技能等。但如果孩子开始关注某一特定领域,不想学习任何新的东西,这一条会不那么容易做到。孩子的咨询师会帮助你和你的孩子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和孩子学校的管理人员沟通:孩子在学校可能需要帮助。他可能需要一些帮助来让他在课堂中感到更自在一些。可以在高中毕业前采用个性化教育计划(IEP)。IEP能够明确孩子的学习需求,帮助老师理解如何帮助学生的学习。它可能还会帮助孩子培养高中之后所需要用到的技能。
与医生(或孩子的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一起为孩子制定一个饮食方案:如果孩子只吃特定食物,那么与医生一起为孩子规划一个饮食与零食方案。他们可能会建议你把孩子拒绝吃的食物和孩子愿意吃的食物混合打碎在一起。这会帮助孩子获取所需营养。
固定的睡眠作息:让孩子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起床。这可能会有助于减少睡眠问题。你可能还需要在房间安装动作警报器。当你孩子晚上离开床时,这类警报器会报警叫醒你。与孩子的医生讨论可以保护孩子安全的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