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v心理抗疫 下的文章

研究表明,疫情会引起人们的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的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例如人们在面对疫情信息时,可能会表现得坐立不安,面色苍白。本视频中提出了以下这些简单可行的办法,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运用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评价、自我鼓励、积极关注的方式,让自己增添信心;或者是使用听音乐、写日记、做运动等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从而应对突如其来的应激反应。正确的应对应激并不难,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疫情期间,朋友圈里最常见的抱怨是“长辈不听劝,非要串门”,更有甚者,朋友扎堆聚会酿成“聚集性疫情”的大错,这些现象的背后,可能都潜伏着“盲目乐观”(我是例外)的心态。通俗讲就是好运属于自己,而坏运气往往是别人的。视频中的行为,可以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虚假一致性”和“虚假独特性”来解释。虚假一致性是指,我们往往会高估大众与自己的相似程度;而虚假独特性则是说,人们往往认为自己的运气超乎寻常,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坏事是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别人会失败,但自己不会。抱着盲目乐观的心理,认为自己不会感染病毒的这种侥幸心理,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疫情之下,没有例外!

本视频采用情景扮演+顺口溜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疫情期间,普通人在家会出现睡眠不好、心情烦躁、易怒、易产生家庭矛盾等身心应激反应,并就此提出三点建议:1.规律饮食和作息。2.每天记录快乐的事情。3.做一些适宜的居家运动,从而帮助大家缓解负面情绪,在家积极度过防疫时期。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担心、烦躁等心理应激反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科学应对疫情呢?视频介绍了一种方形呼吸法,通过呼吸调节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当你感到恐慌和焦虑的时候就赶紧用起来吧!具体步骤如下:用食指在你的面前缓慢地画出一个方形,眼睛注视着这根食指,“吸气-屏息-呼气-屏息”......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此时,肩膀、胸,直至隔肌等都感到轻松舒适。呼吸时还要想象着紧张徐徐地被释放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这样持续下去,直到自己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