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v心理抗疫 下的文章

视频简介:
“健康迎复学 心理助你行”2020上海学校抗疫心理援助系列课程第二讲来啦!来自上海建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张海燕教授透过新冠疫情抗疫防疫过程,一再强调这份特别经历带给我们的对生命的思考。听听张老师在近30分钟的短短时间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1.你认或者不认,悲伤就在那里。在猝不及防的疫情中,谁都经历了不同的丧失。于是你会感受到悲伤。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悲伤吗?话题就由这里开始。
2.你认或者不认,悲伤或大或小。遭遇丧失,悲伤难已,人同此心。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悲伤背后是什么?你得认识它,方能洞悉它。
3.丧失从未缺席,连接产生力量。哪个生命没有经历丧失?失去的一切它就消失了吗?答案自然是“否”。那又该如何去看待呢?课程会与你讨论。
4.走出胶囊自我,悲伤化为力量。脱逃不了,回避不行,那么在现实中怎么去面对它,在关系中怎么去整合呢?这是把悲伤变成力量的关键。
话题似乎有些沉重,但生命不经历这样的破茧,又如何能够化蝶?看看,听听,想想,一定有启迪。
(已于2020.5.9在上海学校心理公众号上线)
教师简介:
张海燕,教授,上海建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顾问,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卫健委“上海市疫情防控社会心理疏导专家团队专家”。
教师照片:
2.jpg

本视频针对因疫情不能按时回归岗位的员工们出现的恐慌、迷茫和焦虑情绪,给出了不开工时的几点心理自助的建议:1.在家放轻松,放松心情,不过度紧张。;2.在家不误“功”,利用这段时间按提升自己;3.在家不误工,通过在家办公的方式,完成工作。

“全身无力?身体发热?症状相符?天呐!我不会是感染新冠肺炎了吧!”遇到以上疑病行为怎么办?本次视频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正确面对疫情,合理控制情绪,避免紧张焦虑。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地认为自己患了新冠肺炎,一般过年的咳嗽,发热有可能是你吃太多年货,上火,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闷热造成的。面对疑病行为,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要放松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其次,证饮食睡眠规律预防焦虑恐慌。最后,如果症状持续严重,记得及时到专业,正规,权威的医院检查治疗。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加重,同学们的心态也随着疫情的变化发展而起伏波动。本视频的“四心”防疫指南从四个方面给了同学们建议。一、“切忌掉以轻心”,希望大家能够勤洗手,少出门。二、“不宜过度担心”,希望大家少关注负面信息,能够保持平和心态;三、“安神静心”,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四、“互助温暖人心”,和家人伙伴多待在一起,温暖你我。

疫情期间,怎么好好劝说父母长辈,让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呢?本视频利用态度改变模型提出以下3个小办法:1、中心路径法。让长辈意识到戴口罩的重要性,疫情严峻,口罩能防止飞沫传播,戴口罩就是在保护自己和家人。2、外周路径法。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多和长辈们聊天,以情动人。3、睡眠者效应法。社会心理学发现,我们会更相信那些不断重复的信息。如果我们能常常和长辈们提起戴口罩的重要性,那么就可以慢慢增加他们对于戴口罩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这件事的相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