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视频课程 下的文章

视频简介:
本课属人际交往版块,以PAC理论的相关体验和实践为基础,促使学生觉察三种自我状态,并学会表达自我状态;帮助学生提升自由转换的能力,促进沟通的灵活性。借鉴了“雕塑”的方法,将内在的心理状态用行为动作外化并加固,从而强化学生对三种状态的体验和表达。
教师简介:
李芷若
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都市教科院心理中心组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视频简介:
本课属积极优势版块,试图让学生觉察自己思维模式的倾向性及其影响,以积极再定义和赛里格曼研究的24种美德与优势为理论基础,一方面从缺点中发现优点,另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已有优势,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优势,从而培养积极思维。另外,本设计也借鉴了“雕塑”的方法,将内在的心理特点以外在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强化学生的优势体验。
教师简介:
李芷若
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都市教科院心理中心组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视频简介:
在第四节微课堂中,通过探讨如何正确看待压力、进行情绪放松训练、列出愉悦清单、主动寻求支持,帮助学生们放松情绪、纾解压力。
教师简介:
郑敏
高校心理学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安徽省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特聘专家。

视频简介:
在第三节微课堂中,通过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稳定感、效能感、希望感、认同感等正向感觉,引导家长们帮助孩子心理赋能,增强心理韧性。
教师简介:
郑敏
高校心理学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安徽省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特聘专家。

视频简介:
在第二节微课堂中,通过讲述积极适应现实、培养乐观人格、自我对话赋能和积极付诸行动等内容,和学生们分享了如何做好复学后的心理建设。
教师简介:
郑敏
高校心理学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安徽省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特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