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恋爱关系 下的文章

作者介绍
歌行

最近,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在综艺节目中坦诚自己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成为爱人之前,首先要成为朋友”,这一观点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我觉得爱人是爱人,朋友是朋友,两个系统”,
“成为朋友了,还好意思成为爱人吗?”。

IMG_8565.JPG

事实上,关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们确实也做了不少的研究。


01
朋友发展为恋人有哪些便捷之处

1)朋友变为恋人,能更快契合

我们都知道,从陌生人到朋友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这个过程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筛选机制:尽可能挑出跟自己在态度、观点和兴趣上相似的人。而实验结果证明,越是相似,你就越容易喜欢对方

这种相似满足了人们“感觉正确”的愿望(Aronson,2020),从进化角度看,个人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是有限的,当我们感受到与之相似时,会感到自己不是异类,从而感知到被认同、被接纳带来的安全感,满足人类心底深层的渴望。

这也是从朋友发展为恋人的便捷之处,你早已无形中做了一个初步的筛选,至少在大方向的观点和兴趣上不容易有无法接受的分歧,这必然会促进亲密关系的契合

2)互惠理论——“能做朋友表示认可彼此”

互惠理论认为,人会更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Aronson,2020)。一项社会学研究表明,当知晓对方喜欢自己时,个体会表现得更热情、更有兴趣进一步交往、更讨人喜欢,释放出的积极信号,无疑又会更进一步带来促进关系的效果。

Aron等人(1989)认为,我们的不安全感和自我怀疑越强,我们就会越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被人喜欢会让两颗心变得更亲密。友谊已经给予我们确认对方喜欢我们的底气,而发现一个有魅力的人真的喜欢你,唤起的浪漫情感会让两个人走得更近。

IMG_8566.JPG

3)早期经验与成人依恋——“跟熟悉的人谈恋爱更有安全感”

一些精神分析领域的研究者认为,早期的依恋模式奠定后来的人际关系类型,那些在童年期获得父母及时回应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成安全型依恋模式,而父母的回应不可预测、时常会被父母拒绝的孩子更有可能发展成焦虑-反抗型或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并随之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成人恋情关系(Fraley,2004)。

安全感高的个体更愿意相信和支持伴侣,焦虑感高的个体会担心自己伴侣能否及时回应自己的行为或感受,而回避感高的人不太愿意与人过分亲近。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敏感度高,容易担忧或怀疑对方的行为,友伴关系帮助他们形成了对对方的基本观点和行为模式的初步了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帮助他们走完建立亲密关系的“前半程”。


02
是什么让我们对朋友“望而却步”

1)担心“太熟悉没有新鲜感和相恋的冲动”

Sternberg(1988)著名的“爱情三元素”理论将“激情”视为爱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Hatfield等(1995)把激情之爱界定为“强烈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一种状态”。激情之爱包含着情绪的急转突变,忽而兴高采烈,忽而愁容满面;忽而心花怒放,忽而伤心绝望。在恋爱的初期,双方强烈地想要靠近彼此,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甚至在无法与对方取得联系时,感到患得患失、无所适从。

这样“强烈需要彼此的状态”被很多人认为是真正“爱上对方”的表现,爱情带来的情绪跌宕感让他们感觉“活着”。部分参与者谈到,朋友间的相处太过平淡,只有这样浓烈的情绪体验才能确认彼此之间“悸动”的存在。

2)担忧可能带来的负向结果——“怕处理不好,连朋友都没得做”

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者Atkinson(1964)提出,成就动机包含两种彼此抵消的心理作用,即希望成功(hope for success)和恐惧失败(fear of failure)。同样是参与竞选,有些人渴望成功的喜悦而用力追逐,有些人过于害怕失败可能带来的羞辱,而宁愿放弃尝试。亲密关系中,同样适用。

维持现状虽然不能享受爱情的甜蜜,但至少可以在需要陪伴的时候感受到友情的滋养,所谓“朋友或许是我们之间最好的距离”。

IMG_8567.JPG

3)思想上无法接受——“一开始没心动说明不具备在一起的条件”

心理学家Knee(1988)的关系内隐理论中提到,个体的爱情观分为宿命型和成长型,其中宿命型的人会对恋爱和伴侣有很具体的想象或要求,他们相信一见钟情,注重第一印象,相信“对的人”的存在。他们认为会有一类人是符合他们的预期的,就像被铸造成型的齿轮,总会有与他们“严丝合缝”的另一半存在。

4)担心失去恋爱的滤镜无法心动

在令人心动的另一半面前,他们精心装扮、小心措辞,陶醉于对方专注而迷醉的眼神;同时,他们也在心目中将对方描绘得完美而善良,将自己所期盼的美好品质下意识地投射到对方身上。他们在彼此的眼中闪闪发光,享受来自对方的至高无上的“承认”。

然而,朋友式的相处消解了彼此迷恋的过程,看到对方不修边幅的形象、随意放任的举动,过早地戳破了美好爱情的幻象。

IMG_8568.JPG


03
到底要不要把朋友作为发展对象

1)敞开心扉,接纳爱情降临的各种形态

生活中,我们永远无法预测爱情以怎样的方式到来。期待脚踩七色祥云的“盖世英雄”的人们可能会在兜兜转转之后发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笃信日久生情的人们也可能在某天转角遇到爱。那些开放性更高的人,会更愿意给彼此机会加深了解,进一步增加产生感情的可能性。

不要把自己置于限定框架内,也不要贴标签认定自己只能属于某种类型,这样消极的自我暗示,无疑会消解我们争取爱情的信心。现实生活中,“对的人”或许存在,但只是相对而言。时移事易,双方的观点和行为模式都可能随之发生变化,自始至终都契合的完美伴侣只可能存在于想象之中。

我们应该放弃对“理想伴侣”的执念,尝试着去留住身边“足够好”的人,共同努力在关系中成长为对彼此而言最对的人

2)放弃幻想,接受爱情的不完美

恋爱初期的激情并不会长久存在,内分泌发生变化时,狂热的感受随之消失,热情归于平淡。当热恋的吸引力退散,关系中的失望逐渐显露,我们才开始看到真实的对方。你或许开始因为对方不再随叫随到而充满怀疑,或许时常在关系中感到疲累,困惑到底对方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又或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欢而散。

每个这样的时刻,都要记得提醒自己,我们的关系正在显现本来的面目,直面此刻是做出理智判断的必经之路。在如此纷乱的阶段,仍然能够怀抱对爱人“真诚的兴趣”才是重获美好爱情体验的关键部分,这可能包括对对方美好个人品质的坚定信任,对对方付出的真诚感激,对彼此情感联结的共同珍视……

3)积极相处,共同建立生活的意义

关系中难免包含“任性”的部分,我们有时会听到伴侣抱怨“如果我跟你说话,还要这么小心翼翼,那太累了”,有时会感觉到对方似乎有所不满但没有明确表达,有时明知这样做并不在理却还是把愤怒一股脑倾泻给了对方。彼此感觉安全的关系中,我们不可能时刻展现体贴的自我,外人前不可显露的负向情绪总想有释放的出口;不安全感出现的时候,我们会在焦虑和指责之间徘徊

Kernberg(2011)认为,“爱”就是不把对方看作理所当然。家庭治疗讲,要把亲密关系当成客户关系去维护。我们鼓励大家更积极地投入到关系中,不吝啬对彼此的赞美与爱意表达,直面潜在的冲突,有意识地选择更合适的方式,在愤怒时委婉,在甜蜜时开放,在悲伤时拥抱,在快乐时分享,在混乱中坚定,在平淡中创造。希望我们都能够超越生活中的平凡琐碎,在关系中得到滋养,充实生命的意义。

愿每位看到这篇文章的你,都能收获的愿意彼此滋养的长久而稳定的亲密关系。


参考文献

Aron, A., Dutton, D. G., Aron, E. N., & Iverson, A. (1989). Experiences of falling in lov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6, 243-257.
Atkinson, J. 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Oxford, England: Van Nostrand.
Ben-Zeev,A. (2013). Is love at first sight possible? Psychology Today.
Fraley, R. C. (2004). A brief overview of adult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Retrieved August, 16, 2007.
Hatfield, E., Sprecher, S.(1995). Men’s and women’s preferences in marital part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Japan.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6, 728-750.
Kernberg, O. F. (2011). Limitations to the capacity to lov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92(6), 1501-1515.
Knee, C. R. (1998).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 initiation, coping, and longev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2), 360.
Sternberg, R. J. (1988). The triarchic mind: A new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Viking-Penguin.
Aronson, E.著/邢占军等译. (2020). 社会性动物(第十二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策 划:刘祥宇
撰 稿:歌 行
编 辑:李宇昕
美 编:郭雨馨

作者介绍
荀梦钰

过去很多偶像剧里的男主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帅且自知、走路带风、家世显赫、能力突出,虽然不像白马王子般完美无瑕,并且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但他们身边总有数不尽的人排着队等待被青睐。

与此相对应的是,女主角却常常是“小白兔”类型,亲和力强、善良、能力普通甚至错误百出,但却又个性独特,常常让男主爱到不可自拔。

平平无奇的剧本只要有了“霸总”与“小白兔”这两种人设,便能魔法般让大家上头、等待磕糖。

IMG_8191.PNG
《流星花园》在2001年热播后,
霸道总裁走入了大家的视野
(图源网络,侵删)


霸道总裁与小白兔的组合到底哪里有问题

在这一类型的故事里,“男尊女卑” 的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被蒙上了漂亮的糖衣,体现为万变不离其宗的“男才女貌”、“英雄救美”的叙事逻辑。在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男主能都为女主提供援助,女主往往只需保持善良,但也不得不接受男主以“宠溺”之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霸道总裁的男主人设在偶像剧泛滥成灾,这种直接的后果是加剧了观众对男性与女性的刻板印象:

似乎男性就必须是强大的、多金的、能力超群的;女性一定是弱小的、顺从的

类似的刻板印象往往让男性更有压力,同时又否认了女性的力量感,自然会让我们有被冒犯的感觉

正如所有行业一样,“一招鲜”不一定能“吃遍天”。随着霸总变本加厉、愈演愈烈,我们也有了机会看到下面这样的,并不讨喜的新时代霸总(高能预警)。

IMG_8192.GIF
电视剧《归还世界给你》
(图源网络,侵删)

与此同时,另一类型的剧本正逐渐斩获更多热度:姐弟恋。这类剧本可以粗略地看作男女角色对调,女性角色更为年长,职业上有更丰富的经验,而男性角色则更依赖女主、对女主关怀有加。

IMG_8193.PNG
(图源网络,侵删)

是观众的需要变了吗?从这两类剧的转变,我们不难发现权力与性别这两个主题。在年下恋的剧本中,女性的力量增强、男性成为照料者,传统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发生对调。女性逐渐从被凝视的对象,成为了那个更自主的观察者。


性别偏见如何影响亲密关系

从五彩斑斓的偶像剧,说回到我们普通的日常生活。性别偏见,正如许多其他偏见一样,现在存在、在短暂的将来也必然会继续存在,它会如何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甚至,我们能否利用它去改善亲密关系

从偏见的评价性来看,性别偏见可以分为敌意偏见和善意偏见。

1、持有敌意偏见的人会认同“女权主义者正努力让女性拥有比男性更多的权力、更多的控制”这样的观点。持有这种偏见的男性会贬低女性的竞争力、打击女性想要获得独立与成功的信心。

2、持有善意偏见的人会认同“许多女性所拥有的纯洁品质是很少有男性拥有的”这样的观点。持有这种偏见的男性会将女性理想化为纯洁、需要被男性珍惜与保护的对象。女性若长期持有,也会在潜移默化中降低自己的认知表现、感到自己缺乏竞争力,从而维系了男性的支配地位。

从男性的角度来说,持有越多的敌意偏见,女性伴侣会在关系中体会到更多的困扰、更低的满意度、更低的承诺(Cross, & Overall, N. C., 2019)。

但在现实生活中,敌意偏见时常与善意偏见相伴相生。一个男性可能对伴侣充满了控制、贬低(敌意偏见),但也会让她感到被呵护与照顾(善意偏见),对于身处其中的女性来说,这种矛盾的情感往往是痛苦的来源,这也是兼具爱护与控制的“霸总”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对此无能为力

2021年,一项对219对加拿大情侣的研究显示(Lachance-Grzela et al., 2021),相比于男性持有的观点,女性自己对性别偏见的态度是更重要的。当女性持有敌意偏见时,自己的、以及伴侣的关系满意度均更低;当女性持有善意偏见时,则两者均更高。

女性若持有敌意偏见,更有可能利用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势去削弱伴侣在关系中的权力,因而伴侣会感到不舒服,女性自己所得到的回应也不尽如人意。

当女性持有善意偏见,即认为女性是需要被照顾与呵护时,有助于让伴侣感到亲密、有价值、温暖,自己和伴侣所感受到的关系都是更满意的。

不过,坚信此信念的代价是:社会层面的性别平等难以推进,女性个体也更难以拒绝传统的性别角色任务,例如家务、养育


这样的结果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当双方都认同性别平等,并能积极为彼此提供支持时,自己与伴侣对关系的体验都会更好

对于女性来说,能觉察到自己所持有的偏见对自己的行为、对伴侣感受的影响,并能够进行调整,似乎是比持有的偏见本身更为重要的,虽然两种偏见对于关系的影响是不同的,但长期来看它们都各有弊端。

回归到一开头的问题,“霸总”在新时代成为夕阳职业后,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生涯”呢?当你觉察到自己持有敌意偏见时,试着从积极的角度解读伴侣行为,而不是担心自己“地位下降”;当你持有善意偏见时,则可以相信并鼓励伴侣自己的力量,既让伴侣感到这是一段安全、可靠的关系,但又不会成为束缚她的枷锁。

这样一来,你不仅不需要为伴侣承包整个鱼塘(想想是不是有点轻松呢),同时,你还多了一个并肩作战的战友。

IMG_8194.PNG
电视剧《杉杉来了》
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Cross, & Overall, N. C. (2019). Women experience more serious relationship problems when male partners endorse hostile sexism.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9(5), 1022–1041. https://doi.org/10.1002/ejsp.2560

Lachance-Grzela, Liu, B., Charbonneau, A., & Bouchard, G. (2021). Ambivalent sexism and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among young adult couples: An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8(7), 2121–2140. https://doi.org/10.1177/02654075211005549

徐辉. (2017). 韩国偶像剧男性气质研究. 山东大学.

策 划:刘祥宇
撰 稿:荀梦钰
编 辑:李宇昕
美 编:杨婉婷

作者介绍
李清银

新婚燕尔甜如蜜,不似神仙,胜似神仙。
日久情疏喜变忧,你在一边,我在一边。
道得还来别无事,好也几言,歹也几言。

IMG_8160.PNG

列为看官,今天这一回要出场的是学术界的几位顶级高手,以不世之才,探究创造性与激情的关系(Carswell, Finkel, & Kumashiro, 2019),问鼎业内顶尖刊物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JPSP)。

废话休说,闲言少叙,咱们进入今天的主题。

激情是一种心理状态,其特点是强烈的与对方结合的愿望(情感、性等方面)(Sternberg, 1986)。激情在关系的初期达到顶峰,然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

但是,总有人骨骼惊奇,能够一直稳定保持较高水平的激情。他们究竟有何不同

Carswell等人认为创造性可能是保持或提升激情的重要因素,并且有创造性的个体会有更多的对伴侣吸引力的积极幻觉,从而激情水平更高。为此,他们通过4项研究进行了验证。


研究一

几位顶级高手在互联网上张贴告示,招揽热心群众。最终,510名参与者在线有效完成了创造性人格和激情问卷,结果表明(如图1),创造性高的个体激情水平更高,且激情并不随着时间显著下降。而创造性低的个体激情水平低,且激情随着时间显著下降。

有的看官心中或许会暗中思索,就这?

莫急,好戏在后头。

IMG_8161.PNG

图1|图源Carswell, K. et al. (2019).


研究二

几位高手使用相同手法继续在线上招募了169名参与者,除了完成研究1的创造性人格激情问卷,参与者还完成了创造性行为量表的线上作答。

将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行为得分标准化,合并后进行了分析。结果同样显示(如图2):创造性高的个体激情水平更高,且激情并不随着时间显著下降。而创造性低的个体激情水平低,且激情随着时间显著下降。

IMG_8162.PNG

图2|图源Carswell, K. et al. (2019).


研究三

看问题不能看表面,几位高手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探索创造性是怎么和激情联系在一起的,行话叫其中的机制是啥。他们认为创造性水平高的个体会对伴侣的吸引力有更大的积极幻觉(星星眼),从而激情水平更高

研究3的参与者(成对)已经同居,订婚或结婚,需参加为期1年的追踪研究(T1=139对,T2=93对)。在两次测查中,参与者对自身以及伴侣的26项特征(吸引力等)以及自身创造性进行评分。

结果发现:创造性能预测一年后的对伴侣吸引力的积极幻觉,而对伴侣吸引力的积极幻觉不能预测一年后的创造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低创造性的个体报告的伴侣吸引力积极幻觉分数更低,且随时间显著下降。而越有创造性的个体会越倾向于报告更高的伴侣吸引力积极幻觉分数,且下降趋势明显平缓许多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确实创造性会影响对伴侣吸引力的积极幻觉,可能它就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IMG_8163.PNG

图3|图源Carswell, K. et al. (2019).


研究四

又又又招募了120名正在恋爱的小年轻们参与为期9个月的研究(每隔3个月测一次,前两次在线完成,最后一次到实验室完成)。前两次他们需完成同研究1, 2,3的创造性人格/行为量表及激情量表。

此外,参与者还需完成2道简短题目, 旨在考察在过去3个月中参与者与关系外的潜在替代者的情感和身体亲密程度

在最后一次线下测查中,参与者还需和伴侣一起完成简短的亲密任务,任务全程进行录像。在任务中,不仅参与者会自我报告激情水平,而且后期独立的编码者会对伴侣的吸引力,互动任务中的激情以及激情行为进行编码,力求更加客观。

结果显示:创造性能通过提高自我报告以及客观编码的伴侣吸引力积极幻觉进而提高激情(这里的分析和结果很多,就只放最核心的,太多大家也不乐意看)。但也要注意的是更有创造性的个体也会有更多的与潜在替代者情感交流和肢体接触

通俗点说,高创造性的个体不仅觉得家花香,也会觉得野花香,甚至更香图片。

IMG_8164.PNG


综上所述,高创造性的人有星星眼,认为伴侣更有吸引力,在关系中有更多的激情,但同时也可能对关系外的人有更多的激情。更多的激情是创造性人格的结果还是从事创造性行为的结果,对个人的关系决策也有重要影响。

如果更多的激情主要是来源于创造力人格,不能通过参与创造性的行为来增加,那么非常重视终身浪漫激情的人,最好是寻找具有创造性个性的伴侣,而不是试图为自己和他们的伴侣培养创造性的经验。

此外,如果一个人特别想避免一个可能有出轨风险的伴侣,那么他或她应该避免和具有高度创造性人格的人在一起(艺术家们往往都比较风流)。相反,如果更多的激情主要是由于从事创造性的行为,那么诱导这种创造性的行为可能成为激情干预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Baumeister, R. F., & Bratslavsky, E. (1999). Passion, intimacy, and time: Passionate love as a function of change in intimac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3, 49–67. https://doi.org/http://dx.doi.org/10.1207/s15327957ps pr0301_3

Bühler, J. L., Krauss, S., & Orth, U. (2021).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cross the Life Spa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7(10), 1012–1053. https://doi.org/10.1037/bul0000342

Carswell, K. L., Finkel, E. J., & Kumashiro, M. (2019). Creativity and romantic pa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6(6), 919–941. https://doi.org/10.1037/pspi0000162.supp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 119–410. https://doi.org/http://dx.doi.org/10.1037/0033-295X.93.2.119

策 划:安 伟
撰 稿:李清银
编 辑:李宇昕
美 编:崔 琪

北师大家庭与儿童发展实验室
我们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专注于中国婚姻与家庭研究,致力于将实用有趣的学术成果分享给大家。

本期作者
三三 枫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20级研究生

荐序

又是一年七夕节,在此特殊时期,牛郎织女怕也只能隔着鹊桥遥遥相望了。那么被迫分隔两地的情侣们,做好久别重逢的准备了吗?你们又将度过一个怎样的七夕呢?

算算日子又要到七夕了,第三年了,牛郎织女难道还要隔着鹊桥遥遥相望吗?

IMG_8070.JPG

一年一年又一年,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下,不少苦命鸳鸯也被迫成了当代牛郎织女,虽同在一座城市,却两三周不得一见,更不必谈本就相隔两地的异地恋人,还有跨越重洋、备受时间与空间双重考验的跨国恋人了。

进入夏季后,全国气温持续飙升,疫情也在逐渐缓和,重逢在这个七夕佳节似乎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只是,长久以来的分隔两地,让我们对重逢多了些陌生的感受,比如:

✿ 难得约见面,却因如何过七夕而各执一词;
✿ 久别重逢后,面对熟悉而陌生的爱人百感交集;
✿ 又一次的“算了吧”让人对关系和自己感到迷茫;

无论身在同一座城市,还是分隔两地,我们都可能正经历着类似于远距离浪漫关系(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LDR)的体验,也就是所谓的异地恋。

Arditti和Kauffman(2003)将远距离浪漫关系定义为受到事业或受教育机会的影响,居住在地理上相隔较远的地方并定期团聚(例如,周末或节假日),然后再次分开的情侣。

然而,新冠疫情让原本分隔两地的恋人定期的团聚变得遥遥无期,让本在同一座城市的同校学生情侣也被阻隔在不同校区,让抗疫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迟迟无法归家,让两夫妻因照顾老人而分隔在两个小区,等等。

IMG_8071.JPG

所以,在这个七夕佳节,新时代的牛郎织女们,即将面临哪些疫情的挑战呢?又能做些什么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呢?


01
如何过七夕
我们各执一词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解除隔离,我们却为七夕怎么过而吵个不停。

在七夕这样特别的日子里,或许你们都很想和心爱的ta度过一个浪漫美妙的夜晚吧!

比如,你想邀请ta到家中共进温馨丰富的晚餐,ta想定一个高档酒店的烛光晚餐,你说“难得见一面,要充满仪式感才好”,ta说“去高档餐厅,才能彰显浪漫”,为此你们商讨了多次始终没有结果,甚至会争吵起来。

你们都感到委屈,又同时对对方感到莫名其妙,你们都很困惑,明明是希望两个人能够在这特别的日子有美好的记忆,但为什么对方无法理解自己呢

IMG_8072.JPG

其实,你们彼此都很关注“仪式感”,但对“仪式感”的想象和定义有一些不同。仪式感是仪式作用于人心而产生的复杂性意识与认知(李星晓, 2021)。

仪式感会在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会让个体产生支持感、认同感、幸福感。举例来说,很多人愿意在旅行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或者现在非常火热的vlog,都是仪式感的体现。

当然,仪式感不仅会影响个体,也会对亲密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仪式感一般都是我们通过一些特别的行为来改善日常的生活环境,唤醒情绪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渴望(刘伟兵, 龙柏林, 2020)。仪式感也会让我们在不稳定的时候找到稳定安全的感觉,会让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感觉更为亲近。

IMG_8073.JPG

想要在七夕变得更亲密和稳定,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你可以尝试:

在亲密关系中增加情绪分享以及回应的次数

比如,在遇到一些特别的事件时,可以与对方分享这个事件的同时,也可以添加一些自己对这个事件的体验和感悟;在对方与自己事件的时候,可以多对对方的体验保持好奇,在这个部分继续探讨一些彼此的相同和不同。这既可以加深对彼此情绪的理解和认知,也对亲密关系的稳定和有重要的作用。

多多聊聊有关仪式感的话题

比如,可以互相给对方设计一些仪式感,聊聊彼此对仪式感的感受和想法,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也会多一些沟通的话题。

共同做些事情,保护那种“我们在一起的感觉”

比如,可以组织一起线上看电影,一起玩游戏,一起学习上课等等,这种陪伴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维护关系的稳定和安全。


02
久别后的重逢
感觉有点陌生

不知你是否有类似体验,和爱人久别重逢,看着那张熟悉的脸,却感觉有些陌生。

你可能,没有感受到激动和欣喜,会疑惑是否感情变淡了?

又或者,看着爱人热情的脸,极力隐藏自己的疑惑和困窘?

甚至于,一想到遥遥无期的疫情和不确定的下一次重逢,就开始对关系的走向感到迷茫?

IMG_8074.JPG

这是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的心理距离可能被拉远了

心理距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与否,即是否可以向对方吐露心事,是否关心对方的感受(张娜, 陈寒寒, 2022)。

学者杨柳和黄敏儿(2022)发现从物理空间定义的物理距离并不会影响亲密关系,但心理上的距离会对亲密关心产生重大的影响。胡琰敏(2021)指出另一半的经常缺席增加了个体的心理距离,会让个体觉得另一半离自己很遥远,亲密关系变得岌岌可危。Stafford和Merolla(2007)研究还发现远距离浪漫关系伴侣再重逢时更容易关系破裂。

也就是说:

✿ 在如今疫情隔离的情况下,多少同城情侣被相隔两地,几天半个月见不上一回面,跨国异地情侣更是一两年见不上一回面,两个无助的人只能分别困在两个笼子里,隔着电子屏传送微弱的信号。

✿ 而微弱的信号还可能会导致很多误会或者信息的偏差产生(Aylor, 2003)。比如一个简单的微笑表情,也许会被理解成笑容,也许会被理解成结束对话的标志。这种理解的偏差就会非常影响处于亲密关系中彼此的感受和体验,甚至激发个体内心的不安全感。

✿ 待到重新释放,两个人重聚在一起,又可能会宣泄着对对方的不满,重新适应着彼此的节奏,若隐若现的陌生感还可能会让彼此的关系开始出现一点点裂缝,让彼此在贴近的时候会感到现一些疏离和不信任。

因此,想要保证稳定的亲密关系,必须要保证一个亲近的心理距离

IMG_8075.JPG

想要在七夕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你可以尝试:

增加对二人关系的意识

可以回顾伴侣曾经赠送的礼物,伴侣寄给自己的信件或者短信,曾经共同拍摄的照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可以增加个体对亲密关系的意识,也可以贴近伴侣间的心理距离。

增加二人互动的次数

无论是网络上的文字、语音视频,还是线下的见面拥抱都可以让伴侣彼此体验到亲近的感觉。


03
一想到疫情
见面只能“算了”

这个七夕,想到你的城市去见你,又期待你来找我,然而,一想到没完没了的新增病例、可能面临的隔离和核酸检测,话到嘴边,也就算了吧。

✿ 想和你一起做什么,话到嘴边,想到不知什么时候能见,那就算了吧;

✿ 想给你分享件有趣的事,不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信息,那就算了吧;

✿ 突然很想拥抱你,可一想到只能隔着屏幕,那就算了吧。

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即使身在同一个城市,但我们依旧无法看到、触碰到对方,好像彼此的情绪体验和感受就像存在时差一样无法同步。久而久之,彼此之间多了一些陌生,也多了很多“算了吧”。

IMG_8076.JPG

然而,“算了吧”真的就能这么算了吗

“算了吧”的背后其实隐藏了很多情绪感受,有一些难过,有一些委屈,但更多的是浓浓的无奈和无力感。好像彼此已经很努力维护亲密关系,但现实依旧那么脆弱,好像随便一个小小的变动,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

当然,沟通还在继续,但除了沟通事情之外,伴侣间彼此的难以言说的情绪也需要得到重视。由信任产生的依恋才是亲密关系的基础(Stephanie et al., 2017),而无力无助的情绪感受正式破坏亲密关系的“元凶”之一。因此,在沟通中,除了要确认彼此信息传递的准确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彼此表达信息之外的情绪感受进行承接和回应。

IMG_8077.JPG

想要在七夕这样浪漫的日子里维持来之不易的亲密感,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你可以尝试:

觉察并重视自己的情绪需求

比如,在经历这些事情之后,我是什么感受,我想做什么,有没有什么替代的方法?在明晰这个部分之后要想些办法满足自己的情绪需求。

要和亲密关系对象保持充分的沟通

比如,在碰到事情或者变化的时候,可以分享给自己的伴侣,这样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以及彼此情感关系的稳定。

要和亲密关系对象保持积极的沟通

比如,在沟通中遇到信息的偏差或者误解的时候,要记得及时解开误解。无论信息使用什么样的方式传递,传递的信息和理解的信息都有可能存在错误,因此要保持积极地沟通,不断地确认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一段亲密关系。

IMG_8078.JPG


总结

无论是为如何共度佳节而发生争执,还是阔别重逢后的陌生与重新适应,还是屈服于现实,压抑对关系需求的无可奈何,在这艰难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捍卫着爱情,内心都期待着一场特别而浪漫的重逢,都希望能带给对方最美好的体验和共同欢乐的回忆!

作者说:
希望本篇能在此七夕佳节到来之际
扫去疫情的阴霾
助你们重拾往日的亲密
邂逅美妙的重逢!


参考文献

Arditti, J. A., Kauffman, M. (2003). Staying close when apart: Intimacy and meaning in long-distance da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Couple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 3(1), 26–51.

Aylor, B.A. (2003). Maintaining long-distance ralationships. In D.J. Canary & M.Dainton (Eds). Maintaining relationgships through communication: Ccontextual, and cultual variations (pp. 127-139). Mahwah, NJ: Erbaum.

Stafford, L., Merolla, A. J. (2007). Idealization, reunions, and stability in long-distance da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1), 37–54.

Stephanie A.W., Susan M.J., Tracy L. D., Giogio A. T. (2017). Predicting follow-up outcomes in Emotionally Focused Couple Therapy: The role of change in trust, relationship-specific attechment, and emotional engagement. Journal of Maritial and Family Therapy, 11(23), 1–14.

胡琰敏. (2021). 品味对异地恋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 四川: 四川师范大学.

李星晓. (2021). 美好的生活不能没有仪式感. 百科知识, 3(3), 8–9.

刘伟兵, 龙柏林. (2020).仪式感如何生成——仪式发挥文化功能的运行机理研究. 民族文化, 2(2), 26–34.

杨柳, 黄敏儿. (2022). 情绪分享和感知恋人回应对亲密关系满意程度的影响. 心理科学, 45(1), 126–132.

张娜, 陈寒寒. (2022). 感性交往:网络时代异地恋青年的网络交往过程的质性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01), 70–75+103.

策划 | 蔺秀云
撰写 | 三三、枫南
编辑 | 王婉睿
排版 | 韩思思

One of the most common uses for reading body language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another person is attracted to you. Most of us instinctively recognize signs of attraction: maintained eye contact, leaning in, and smiling,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se behaviors.

解析肢体语言的最普遍应用之一就是看对方是否喜欢你。我们大部分人都能通过直觉识别别人喜欢我们的信号:保持眼神接触、身体向你的方向倾斜、微笑等,尽管这些行为也存在着一些性别差异。

However, signs that a person is not attracted (or even bored) can also be helpful to recognize, particularly on a first date. Why spend your time or money on a second date if that basic level of interest just isn’t there? Behavior analysts have identified ten signs of lack of attraction or interest that might be observed at a first meeting. The usual rule of body language applies: look for several signs and don’t jump to conclusions if you see only one of these behaviors.

但识别别人不感兴趣、甚至厌烦的信号也很有用,尤其是在第一次约会时。如果第一次约会时都没达到基本的兴趣度,何必浪费时间金钱去再约呢?行为学家提出了在首次约会时可能会观测到的对方对你不感兴趣的十个迹象。这里肢体语言通用准则也适用:寻找多个信号。不要只因为只看到其中一种行为就仓促下结论

01

A Single Raised Eyebrow: If your date is looking at you with a single eyebrow raised, they are probably skeptical about what you are telling them. At the very least, they are doubting that what you are saying is completely true as opposed to being an exaggeration or distortion of the facts.

单眉上挑:如果你的约会对象看你的时候单眉上挑,他/她很可能对你说的话感到质疑。即使他们并不认为你是在夸大或歪曲事实,至少他们也是在质疑你讲的是否完全真实。

02

Slouched Posture: There are two ways to read this sign. If your date is slouching while you are sitting up straight and looking alert, they are indicating a loss of interest and maybe even a lack of respect for you. But if you are slouching and your date mirrors you by also slouching, that is more likely a sign of their interest in you. The mirroring of posture is a common sign of wanting to engage with the person.

懒散姿态:这一信号有两种解读方式。如果对方在你坐姿端正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保持懒散姿态,这意味着对方不感兴趣,甚至还可能对你缺乏尊重。但如果你姿态懒散,而且对方在模仿你的姿态,那么就更可能意味着对方对你感兴趣。姿态的模仿是一种常见的“想要和对方互动”的信号。

03

Creating a Barrier: Placing items between you and them is one way to put space between you, and is usually a defensive move. If the other person places one item, such as a cell phone, between you and them, it probably means little. If they continue to place items between you, or if they move so that larger items are between you, they are seeking a safe distance from you. This is inconsistent with feeling attraction, even for a person who is usually anxious.

创造一个屏障:在你们之间放置物品,是用来让双方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通常是一种防御举动。如果对方只是放一件物品,比如手机,这很可能并无隐藏含义。但如果对方继续在你们之间放置物品,或者他们换到其他地方,从而让某件比较大的物品可以隔在你们之间,那么他们就是在试图和你保持安全距离。这种行为与“感到被吸引”这种感觉是完全不一致的,(如果喜欢对方,一般是不会做出这类行为的),即使对通常焦虑的人而言也是如此。

04

Eyelids Closing for Long Blinks: Behavior analysts call this “eye blocking” and note that we do this instinctively when we are looking at something we don’t like or find to be offensive in some way.

眼睛长闭式眨眼:行为分析家将这种行为称为“目部屏蔽”,并表示,当我们看到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或觉得有攻击性的东西时,这是我们的本能动作。

05

Self-Grooming: Here’s another sign which can be read two ways. If they are self-grooming when they first see you, it is probably because they want to look their best for you or show their respect for you. For example, straightening a shirt or combing their hand through their hair as you first appear is not a problem. But if you have just asked them a question and they look down at their shirt to brush off something, they are showing a lack of respect or interest in your question

仪表整理:这也是一个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的信号:如果对方第一次见你时整理仪表,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想要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或者向你展示他们对你的尊重。比如,在你首次出现时,拉直衬衫,或手指梳过头发,这些都并无问题。但如果你仅仅只是问了对方一个问题,他们低头看自己的衬衫并掸掉什么东西,他们就是在表现出对你的不尊重或对你问题的不感兴趣。

06

Yawning: Most of us interpret yawning as a sign that the other person is sleepy or tired. While that may be true, it is probably not a good sign, particularly on a first date. Yawning can be a way to reduce tension by drawing in extra oxygen. You might take note of a yawn as a possible sign of tension. It can also be a sign of boredom. Most people will yawn after seven to nine minutes of listening to something (or someone) which doesn’t really interest them.

打哈欠:我们大部分人都将打哈欠解读为对方困了或累了。尽管这可能是正确的,但也很可能并非积极信号,尤其是在首次约会时。打哈欠是一种通过吸入更多氧气降低紧张感的方式。打哈欠可能表示紧张感,但也可能意味着感到无聊。大部分人在听一件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或听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人说话七到九分钟后,就会开始打哈欠。

07

Rigid Posture: As with yawning, this can be a sign of tension by someone who is interested. Most of us sit or stand with stiff posture when we are tense. One would hope that this is not the posture of the entire date, as it would suggest that the person is not content or comfortable in your presence.

姿态僵直:同打哈欠一样,这也可能意味着对方因为感兴趣而产生的紧张感。我们大部分人在紧张时会以僵直方式站立或坐着。你不希望在和某人约会时对方全程姿态僵硬,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你让对方感到不自在、不舒服。

08

Thumb and Forefinger Pressed Against Face: This movement is called “facial denting” and is usually another sign of tension, and an effort to relieve that tension. This can indicate intense interest or it can indicate extreme boredom.

拇指和食指压在面部:这一动作被称为“制造面部凹痕”,通常也意味着紧张感,这一动作是为了缓解这种紧张感。这一动作可能意味着强烈的兴趣,也可能意味着感到极度厌倦。

26501659604184_.pic.jpg

09

One Side of Upper Lip Slightly Raised: This is a classic sign of contempt. If you see this without a clear context to explain it, you can assume it’s “game over,” at least for that encounter.

上嘴唇一侧上扬:经典的轻蔑信号。如果你看到这一信号,而且也没有其他的明确理由,那么你就可以认为没希望了,最起码这次见面是以失败告终了。

10

Feet Pointed Toward Door: The direction in which a person’s feet are pointed usually indicates their focus of attention at that time. If their feet are pointed away from you, it’s a sign that they have lost interest. This is particularly clear if their feet are directed toward another person in your group even as you are speaking with them. Feet pointed toward a door or exit suggests that your date wants to leave soon.

脚朝向门的方向:脚的朝向通常反映了一个人当时的关注点。如果对方脚的朝向从你的方向移开,这意味着对方已经失去兴趣。如果对方的脚转向了你们一群人中的另外一个人,甚至是你还在跟他/她说话时,这一信号就尤为明确了。脚朝向门或出口意味着对方想要快点离开。

You might want to take note of any of these signs and remain aware of how many you’ve observed within one date. It’s probably to your advantage to take a step back (pun intended!) from making more plans if you note several signs of disinterest. Read the cues and use your best judgment about whether or not to pursue that relationship.

在约会时,你可能需要注意察觉上述任何一种迹象,并一直留意其出现次数。如果你察觉到了对方多个不感兴趣的信号,那么可能明智之举就是“退一步”(特意双关),先不要制定更多计划。察言观色寻找信号,明智判断是否要继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