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下的文章

教师名称:文智云、熊雅清
视频简介:
2020年新年伊始,我们的生活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学生作为这次疫情的亲历者,他们正常的生活规律也因此受到影响。在疫情初期,他们或因看到太多与疫情相关的信息,产生不恰当的认知而感到担忧、害怕;而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也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焦虑、愤怒、烦躁、低落沮丧等情绪症状。这一节微课针对小学生在疫情下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方法,以疏导学生在抗疫居家隔离期间可能会产生的心理不适应及心理困扰,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简介:
文智云,广州市荔湾区华侨小学兼职心理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关爱学生,尽自己最大努力守护好孩子心理的一片晴空。
熊雅清,河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广州市协和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用专业的爱为每个孩子点亮心中的一盏明灯。

教师名称:魏楚珊
视频简介:
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学生“宅”在家中,减少外出活动,就是对社会防疫做出的最大贡献。在“宅”的状态下,学生如何把生活过得健康又有趣?
本教学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巧设情景,用卡通对话的情景问答串联,引导学生学会:一,保持好奇心,关注社会时事,学会多问为什么,享受学习的乐趣;二,在居家运动过程中,善用游戏力,发挥创意,改编或自创亲子游戏,增进亲子互动,享受“宅”家时光。三,最后通过鼠小弟生病的事例,反过来揭示“宅”趣的基础,也就是生活中要学会合理安排事情,建立日常惯例,做到“宅”之有序,才能真正体验宅之有趣。通过鼠小弟和鼠小妹的辩论与问答,整个微课,巧妙引导学生学会玩转“宅”趣,助力幸福成长。
教师简介:魏楚珊,广州市番禺区洛浦中心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广州市番禺区“幸福课堂”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2016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中小学幸福课程实践研究》(DEA160357)的课题研究,曾获2019年第三届广东省心理教师技能大赛小学组一等奖(第一名)。

视频简介:
受新冠疫情影响,同学们宅家已经两个多月了,由一开始的居家防护到接踵而至的网络课程,一开始的好奇新鲜慢慢到接受、适应而后疲劳倦怠。家长由全程陪护到逐渐复工,家庭事务、工作压力,孩子的学习状态等等都会让家长备受煎熬。家长、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耐受性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长时间的共处可能会衍生一系列的亲子问题或者冲突。本微课立足学生的现状和需求,通过电影片段、课前调查、正念训练等方法,教给学生“觉察情绪,正向表达”,“观察父母,学会感恩”,“亲子互动,创造意义”三种方法,使学生和家长能够从中检视亲子关系,改善亲子互动的方法,让居家生活变得温馨而又意义。

教师名称:邓宝嫦
教师简介:邓宝嫦,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是黄埔区心理健康学科中心组成员,曾获得广州市第三届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小学组一等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优课获奖者。

视频简介:
本微课主要通过带领学生认识病毒相关知识,学会科学地预防病毒,从而缓解其面对疫情的不安、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首先,通过健康操的形式,从保护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引入疫情的发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接着,运用共读绘本形式帮助学生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播放小视频带领学生学会正确佩戴口罩、文明打喷嚏以及七步洗手法等预防病毒的小妙招,帮助学生了解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建构疫情防控的个人意识。随后,通过家庭互竞的趣味擂台赛形式,辨别和掌握科学的疫情防控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疫情防控知识,增强学生个人防疫的成就感。最后,通过“抗疫小卫士养成日记”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养成疫情防疫的个人行为习惯。
教师名称:林燕玲
教师简介: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专职心理教师,越秀区心理学科中心组成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崔昌淑名师工作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