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理论 | 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
本期作者 • 唐莹莹
01理论提出者及其生平
内森·爱普斯坦(Nathan Epstein)
Nathan Epstein博士创立了麦克马斯特大学精神医学系(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McMaster University)。1966年,Epstein博士前往汉密尔顿(Hamilton),填补了当地临床精神病学的空白,消除了当地对“精神疾病”的污名,优化了许多社区资源,他在圣约瑟夫医院(St. Joseph’s Hospital)和麦克马斯特医学中心(McMaster Medical Centre)建立了学术临床服务,也在汉密尔顿医院(Chedoke Hospital)建立了一个杰出的儿童和家庭中心。
Epstein博士不仅在致力于建立学术临床服务体系,也在自己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McMaster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 MMFF),基于此理论创建了非常有效的家庭治疗方案——以问题为中心的家庭系统疗法(Problem Centered Systems Therapy of the Family, PCSFT)。目前,前汉密尔顿精神病院,现山区健康服务中心在他的指导下成为一个临床培训与学术机构。
Epstein博士被全世界公认为家庭治疗领域的先驱人物。
02理论发展历程
家庭分类系统认为,可以用一系列的家庭维度来描述家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Epstein等人(1962)在一项110个非临床家庭的研究中,在家庭分类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初步形成了家庭类别图式(Family Categories Schema),即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的雏形。
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属于过程取向的家庭功能评估理论,Epstein,Levin和Bishop(1976)认为,家庭的主要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发育与维持提供环境条件,如果在运作过程中没能实现其各项基本功能,就很容易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各种临床问题。1978年,他们正式提出了以家庭系统运作过程为核心的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认为家庭的三种任务包括基本任务、发展性任务和危险性任务,家庭功能可分为六个维度: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沟通(Communication)、角色(Roles)、情感反应(Affective Responsiveness)、情感卷入(Affective Involvement)和行为控制(Behavior Control),根据家庭在上述6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家庭功能发挥是否良好。
1983年,Epstein,Baldwin和Bishop根据McMaster家庭功能理论开发了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FAD),除了包括上述六个维度之外,FAD还包括总的功能(General Functioning)这一维度,总体评价家庭功能水平。
随后,Skinner等人(1983)基于McMaster家庭功能理论提出了家庭过程模式理论(Process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 PMFF),以创造一个更加过程导向和动态的模型用于评估家庭系统和开发适当的治疗方法(参见:Skinner, Steinhauer & Santa-Barbara, 2009)。
03代表性著作
Westley W. A. & Epstein N. B., The silent majori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69.
Epstein, N. B., Bishop, D. S., & Levin, S., The McMaster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1978, 4(4), 19-31.
Epstein, N. B., & Bishop, D. S., Problem centered systems therapy of the family.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1981,7(1), 23-31.
Epstein, N. B., Baldwin, L. M., & Bishop, D. S., The McMaster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1983, 9(2), 171-180.
Epstein, N. B., & Baucom, D. H., Enhanc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couples: A contextual approach.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Ryan, C. E., Epstein, N. B., Keitner, G. I., Miller, I. W., & Bishop, D. S. Evaluating and treating families: The McMaster approach. Routledge, 2012.
04理论观点
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基于系统理论提出,认为家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家庭的某个部分不能与家庭其他部分分开来理解和解释,因为这不足以完全理解整个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结构和组织是决定家庭成员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系统的交往模式形成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同时,该理论也假设: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
为实现基本功能,家庭系统必须完成一系列任务以适应并促进家庭及其成员的发展。家庭需要完成的任务共包括三类:基本任务(Basic Tasks),起工具性的作用,例如提供食物、钱财、交通和住所等;发展性任务(Developmental Tasks),在家庭发展过程中出现,例如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危险性任务(Hazardous Tasks),是由于疾病、事故、工作变更、收入减少等引发的危机。
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基本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问题解决能力(problem solving),将问题解决到一个可以使家庭功能正常发挥的水平。家庭问题可以被分为工具性和情感性,前者是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性问题,后者与感觉和情感体验有关。家庭功能受工具性问题影响的家庭很少有效地处理情感性问题,但受情感性问题影响的家庭却可以适当处理工具性问题。
(2)沟通(communication),家庭成员间交换信息。沟通的话题可以分为工具性领域和情感性领域,包括四种类型:清楚直接的沟通、清楚间接的沟通、含糊直接的沟通和含糊间接的沟通。
(3)家庭角色分工(family role),家庭成员为完成家庭功能而承担的任务。角色共包括五类,分别为提供资源、养育和支持、成人性方面的满足、个人发展和家庭系统的维持与管理。
(4)情感反应能力(affective response),家庭成员对所给刺激在量和质上做出适度的情感反应。质的反应关注两个方面,家庭成员是否具有广泛的情绪反应的能力以及情绪反应是否与刺激或环境是一致的;量的反应则是一个连续体,从缺乏反应到合理反应到过度反应。
(5)情感卷入程度(affective Involvement),整个家庭对其他家庭成员所从事的活动和拥有的兴趣爱好感兴趣,并看重和加入这些活动和兴趣爱好。情感卷入可以分为六类:缺乏卷入、缺乏情感的卷入、自恋式卷入、同情性卷入、过分卷入和共命式卷入。
(6)行为控制(behavior control),涉及到身体伤害情景、涉及心理需求表达和满足的情境、家庭成员间和家庭与外界系统交往的情境这三个领域。行为控制共包含四类:僵硬的行为控制、灵活的行为控制、放任的行为控制和混乱的行为控制。可以通过家庭在这六个方面的表现,对其功能发挥进行评估。
05评估工具
研究者们根据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编制了自评的家庭功能问卷(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FAD)、他评的McMaster临床评价量表(McMaster Clinical Rating Scale,MCRS)和家庭功能访谈(McMaster Structured Interview of Family Functioning,McSIFF)(Miller, Ryan, Keitner, Bishop, & Epstein, 2000)。
- 家庭功能问卷
FAD共包括七个维度,分别为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卷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最初编制的FAD包括53个项目(Epstein, Baldwin, & Bishop, 1983),后经修订达到60个项目(Kabacoff, Miller, Bishop, Epstein, & Keitner, 1990),采用四点评分的方式,1代表完全同意,4代表完全不同意,得分越低表明家庭功能越好。目前FAD已经拥有14种不同语言的版本,在不同文化中效度良好(Keitner et al., 1990, 1991; Morris, 1990; Wenniger, Hageman, & Arrindell, 1993)。FAD信度也较高,Miller等人(2000)采用FAD对121位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庭进行测试,得到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各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0.79,各个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37~0.67;李荣风,徐夫真,纪林芹和张文新(2013)对其进行了中文版的修订,修订后FAD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
- McMaster临床评价量表
MCRS为他评量表,由精神科医师或者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完成。所包括的七个维度与FAD完全相同,采用七点评分的方式,1代表最无效或不安的功能,7代表最有效或健康的功能,得分越高表明家庭功能越好。MCRS拥有可以接受的评分者一致性(0.68-0.87)和重测信度(0.81-0.87)(Miller et al., 1994)。MCRS与FAD存在显著相关,二者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家庭功能(Miller et al., 1994)。目前,MCRS量表被广泛用于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功能评定(Sheets & Miller, 2010)。
- 家庭功能访谈
McSIFF是对于家庭功能的结构化访谈,从访谈过程的定位开始,随后访谈者会得到该家庭的问题清单,并确定家庭已经采取了哪些步骤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谈论过家庭的问题之后,按照角色、行为控制、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和情感参与这样的维度顺序来依次访谈。
06研究证据
有关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有关的研究主要关注成年精神障碍患者,尤其是情绪障碍患者,也有一些研究关注成年人慢性病、儿童和家庭治疗。
Keitner等人(1987)对38名处于急性期或者缓解期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所报告的家庭功能比非临床家庭更差,并且,随访期间家庭功能改善的家庭比没有改善的家庭中患者的抑郁发作时间要短很多;
Evans、Bishop以及他们的同事曾进行过一系列关于家庭功能与中风的研究(例如:Bishop et al., 1986; Evans, 1984),结果表明,家庭功能能够预测中风后是否坚持治疗和医疗服务利用率等方面;
Joffe,Offord和Boyle(1988)采用了FAD中的总的功能维度对儿童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总的家庭功能评价能够预测后续的自我调整和自杀行为;
在一项Woodward,Santa-Barbara,Levin和Epstein(1978)进行的早期研究中,278个拥有行为或学业问题儿童的家庭接受了基于此模型构建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家庭系统疗法(Problem Centered Systems Therapy of the Family, PCSFT),有超过65%的家庭表现出了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