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ll death do us apart” | 承诺在婚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原创 北师大婚姻家庭研究小组 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
邓炜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本科生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小组成员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安家》中塑造了这样一对夫妇——阚先生和阚太太。
阚先生原本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却在发达了以后染上了沾花惹草的毛病。在一次出轨被阚太发现后,阚先生决心洗心革面,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他向阚太承认错误,并承诺永不再犯,一心一意维系家庭。然而,在得到了阚太的原谅后不久,阚先生又一次背叛了婚姻,被阚太发现。终于,阚太在一次次失望中变得心灰意冷,提出了离婚。
迈入一段婚姻,往往始于两人之间的互相承诺,承诺将一生忠于对方,承诺给对方未来的幸福,承诺担起爱情的责任和义务。但随着婚姻生活的展开,承诺好像变成了爱情中,最不靠谱的一部分。它既不是白纸黑字立下的字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也不是锁链牢笼,可以将对方束缚在自己身边。
于是,同剧中的阚太太一样,很多婚姻中的人不愿意相信承诺。他们认为承诺得再多,也不如付出和行动来得实际,来得令人踏实。
然而,对于一段婚姻来讲,承诺真的可有可无吗?承诺又究竟在婚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承诺真的不重要吗?
在心理学中,婚姻承诺(commitment)是指夫妻对未来婚姻关系的看法和愿意保持婚姻的动机(Johnson,1999)。所谓“看法”、“动机”,都是个人主观的体验,相比于实际的付出和行动,承诺好像确实显得有些虚无缥缈。
但这并不意味着承诺对于婚姻来说不重要。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承诺是真正完满的爱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著名的斯腾伯格爱情三元论中,承诺(commitment)作为三角形的一角,对完满的爱的构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爱情三元论里,缺乏了承诺的爱称作“浪漫的爱”。在浪漫的爱中,两个人经历着高强度的亲密与激情,享受着这样高强度的唤起带来的兴奋和幸福感。但由于缺乏承诺,浪漫的爱往往不能长久。这就好像一些明星有很多“秀恩爱”的行为,但“官宣”之后不久就爆出了出轨的丑闻或是感情破裂的消息,最后只能以离婚收场。当激情和喜欢被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掩盖,没有承诺的婚姻将很难维持稳定的状态,最终走向衰亡。
由此看来,承诺似乎是维系一段感情的重要纽带,构成了维持婚姻的重要理由。
承诺会对婚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研究表明,承诺可以预测若干年后夫妻两人的婚姻状态。一项对38名结婚3年的夫妻的跟踪研究发现,承诺可以预测结婚第三年到第五年丈夫和妻子的关系满意度((Stanley, Whitton, Sadberry, Clements, & Markman, 2006);另一项对172名新婚夫妇长达1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承诺中愿意保持婚姻的倾向与11年后的离婚率显著相关,承诺程度越高,离婚的可能性越低。
然而,并不是所有承诺都能为婚姻带来积极的影响。Adams等(1997)将承诺分为了三种类型:对婚姻的承诺,对配偶的承诺和对限制的感觉。前两种承诺都是基于个体对感情的爱、奉献与依恋,是良好的承诺状态。而“对限制的感觉”则是基于经济或外在社会压力的约束,是一种限制的力量。
研究发现,对配偶和对婚姻承诺高的夫妻感受到了更高的自尊,并且更加了解和信赖对方。然而,当夫妻间的承诺更多的是受制于外在的经济或社会因素时,情况就反过来了。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来说,一旦觉得婚姻是一种负担或桎梏,他们的行为就不会向有利于婚姻建设的方向发展,甚至会做出一些有以破坏婚姻的行为(李涛等,2010)。因此,只有在夫妻间的承诺是基于对对方和对这段婚姻的爱、奉献与依恋时,才能真正对婚姻带来积极的影响。
承诺为什么能够预测婚姻状态呢
大量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承诺更高的夫妻之间有更多的爱的表达( Clements & Swensen,2000),两人之间的婚姻问题更少,夫妻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更高,夫妻之间的沟通和解决更为积极,两人也更倾向于做出积极的相互适应的行为(Rusbult, Verette, Whitney, Slovik, & Lipkus, 1991)。
最后,承诺不仅仅是婚姻状态的预测因素,夫妻之间还能通过增强两个人之间的承诺感来改善婚姻状况。Alaf等(2017)通过对16对婚姻承诺得分较低的夫妇进行13次90分钟的双人训练计划,成功地提高了夫妻双方的婚姻承诺,增强了夫妻间的亲密感和同理心,改善了夫妻关系。
因此,对于婚姻来讲,承诺并不是不重要。它虽然没有行动来得实际,但确实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关系的稳定保持和稳步发展,是夫妻关系维系的重要一环(侯娟等,2015)
承诺,不仅仅是嘴上说说
看到这里,你也许应该已经明白了承诺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但一个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道理我都懂,但是都老夫老妻了,谁还天天把‘我会爱你一辈子’挂在嘴边?”
但其实,婚姻中的承诺二字,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不能只有观念的承诺感,还需要有行为方面的付出。
徐晨质(2012)在中国本土的背景下探讨了婚姻承诺的组成,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将中国夫妻的承诺行为分成了四个维度,除了言语表达,承诺行为还包括忠诚信任、行为表达和支持关心。我们可以从这四个维度入手,评估我们对婚姻和伴侣的承诺程度,也可以通过在这四个方向上的改善,促进夫妻关系的发展。
【忠诚信任】
你对你的伴侣诚实吗?你忠于对方吗?你尊重对方的需要吗?
忠诚信任,顾名思义,就是对伴侣的忠诚度和二人之间的信赖程度。相互信任是婚姻的基石,承诺则是信任建立的方式。承诺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我永远爱你”,更要体现在对伴侣的忠诚和信任的行为中。
【行为表达】
你会以夫妻二人的关系为中心计划每天的活动吗?你会做一些使ta开心的小事情吗?你会和ta一起完成一件事吗?
承诺的行为表达需要以两个人为单位,进行一些增进感情的“小活动”。和ta一起做一次旅行攻略,为ta准备一个礼物和或一场惊喜,挑一个空闲的周末一起完成一幅拼图……这样的活动虽然小,却能够为生活增添一些小情趣,也能让两人之间的承诺联结愈加紧密。
【言语表达】
Ta不在的时候,你会告诉ta你想ta吗?你会告诉对方你爱ta吗?你会告诉对方你对ta的承诺吗?
言语上的承诺虽然比行动来得无力些,但言语比行为更明显、更直接,往往也会更有效。一句直白的“我爱你”,一句甜蜜的“好想你”,一句关切的“路上小心”都是承诺的变式,都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重视和牵挂,进一步拉近两个人心理的距离。
【支持关心】
你会给对方私人时间吗?你会试着从ta的角度看事情吗?
对伴侣的支持关心也是承诺的重要维度。支持关心,意味着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和在意对方。当ta遭遇不顺心时,多安慰、少指责;当两人之间存在矛盾时,多理解、少争吵。只有将两个人的互动建立在彼此都舒适的情况下,才能让双方都能感知彼此的真诚,建立更加紧密的承诺联结。
最后说两句
让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承诺究竟在婚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我看来,承诺好比婚姻的氧气。从我们说出“我愿意”这三个字开始,我们一直在践行着爱的承诺。在婚姻生活中,我们很难感受到承诺的存在,甚至开始怀疑承诺是否真的重要。但当有朝一日,若两人之间的承诺不复存在,婚姻也将随之走向死亡。
因此,每一个处在婚姻中的人都应该重视两个人之间相互的承诺。这个承诺,不是天天把“一辈子”挂在嘴边,而是将自己对伴侣和婚姻的责任感内化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很多时候,一场精心准备的惊喜,一个动情的拥抱,甚至只是一句不经意的关心,就能在无形之中让另一半感受到自己对对方、对这段婚姻的承诺感,就能推动两个人的婚姻向前,走得更稳,走得更久。
参考文献:
Adams, J .M ., Jones W.H..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marital commitment :an integ rative analysi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1997, 72 :1177-1196
Alaf, B. C. , Zahrakar, K. , & Sanai, B. . (2017). Effec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 skills program in marital commitment of couples. Journal of Research & Health, 7(1), 653-662.
Clements, R., & Swensen, C. H. ( 2000) . Commitment to one′ s spouse as predictor of marital quality among older couples. Current Psychology, 19, 100-119.
Rusbult, C. E., Verette, J., Whitney, G. A., Slovik, L. F., & Lipkus, I. (1991) . Accommodation process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Theory and preliminary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53-78.
Schoebi, D. , Karney, B. R. , & Bradbury, T. N. . (2012).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the first 10 years of marriage: does commitment confer benefits beyond the effects of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2(4), 729-742.
Stanley, S. M., Whitton, S. W., Sadberry, S. L., Clements, M. L., & Markman, H. J. (2006). Sacrifice as a predictor of marital outcomes. Family Process, 45, 289–303. doi:10.1111/j.1545-5300.2006.00171.x
李涛, 王庭照, 徐光兴, and Li Tao, Wang Tingzhao, Xu Guangxing. "婚姻关系中的自尊、信任与婚姻承诺 -
Self-esteem,Trust and Marital Commitment in Marriage." 心理科学 6 (2010): 1499-501. Web.
贾茹, 吴任钢. (2008). 论罗伯特·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 中国性科学, 17(3), 10-12.
侯娟, 方晓义, 谢庆红, & 曹洪建. (2015). 婚姻承诺与婚姻质量的关系:夫妻牺牲行为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 13(2), 171-178. 徐晨质. (2012). 婚姻承诺、承诺行为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杭州师范大学).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欢迎转载,转载需注明出处!公众媒体转载需授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