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博弈论
在这一繁忙结婚旺季,想到艰辛战役即将结束,接下来将会一路坦途,会让人心下甚慰。在祝酒、康茄舞、All-Clad煎蛋盘和蜜月性爱之后,真正的共同生活任务将会开启,直至你们死亡。
这是可行的,但却不容易。你会听到很多关于妥协的建议,以及使用“我”而非“你”开头的句子。(比如,“当我看到我们没钱时,我感到很悲伤”,而不是“你简直毫无理财能力,你会毁了我们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但是,面对配偶之间的协商,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即,博弈论。
博弈论,研究的是我们在战略情形下如何制定决策。经典例子包括:古巴导弹危机、足球罚球,以及《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开篇场景。当你发现你自己在纠结于是再等一分钟公交车,还是不等了,索性步行时,你就正处于一个博弈论困境。当你在浏览约会网站上的人员信息时,也同样如此。
当前,伊朗、以色列和美国正在玩一个三方玩家的胆小鬼博弈,该博弈中涉及到网络战争和潜在的核毁灭。
要看这和普通婚姻有和关系,那么,让我们暂时先把艾哈迈迪-内贾德和奥巴马替换成为Joel 和 Lisa。把伊朗的铀浓缩设施替换为 Joel 和 Lisa的冰箱,而且这个冰箱已经接连三天空空如也了。
让我们来为这一情形画一个收益矩阵。
Scoring: 评分机制:
Eat homemade dinner/在家做晚饭 +3
Eat pizza/吃披萨 +1
Go shopping/去购物 -1
Feel unfair/感到不公平 -1
Feel lucky/感到幸运 +1
Do things you want/做自己想做的事 +2
“列”为Lisa的策略;“行”为Joel的策略。
在这一例子中,Lisa 和 Joel都没有将自己放在对方位置上考虑。因此,他们都认为他们采用的(6,0) 和 (0,6)的策略,但实际上他们却是采用的(3,3)的策略,在这一策略中,两个人都选择不去购物。这一博弈困境中,(3,3)同时也是最佳策略。但是,在婚姻中,这很明显并非“可能最佳的结果”,因为如果他们每天都能在家中吃晚饭,这会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有益。
可能你在想,你们要比他们两个成熟得多,对吧?你们从来不态度坚决,等待对方退让。你们也不会内疚操纵对方,让对方打电话给你父母,也不会假装没有注意到水槽里面堆叠的碗碟已经开始发霉。你绝对不会像是对待一场复杂棋局中的对手一样去对待自己的配偶,赢家可以懒洋洋躺在沙发上看《广告狂人》,输家则需要负责哄孩子睡觉。
如果我不相信你,请原谅我。我觉得更可能的情形是:你们身上都有一点“Joel”和“Lisa”的影子;你们也会开展边缘战术,或想方设法在一场持续的争论中获得最终的胜利,或费尽心机谋划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打赌,你们玩这些游戏的次数要远远超过你承认的次数,而且有时你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你在这样做。
那么,为什么不学着像个专业人士一样去玩这些游戏呢?以下是博弈论与婚姻之间的一些相同之处:
.二者都需要不止一个玩家(注:博弈分类中其实也包含单人博弈);
.二者之中的参与者都会试图想要进一步增加自己的收益,但这一收益却因对方存在而受到限制;
.二者都提供一个“合作型策略”的可能性,即,双方共同提出一个合理的“解”;以及一个“非合作策略”的可能性,即,人人为己。
在二者之中,“非合作策略”选项通常是最诱人的,但可能会导致死亡;而“合作性策略”虽然不怎么受欢迎,但却很少产生致命后果。
合作,还是不合作?退让,还是坚守阵地?说“好吧”,还是“没门儿!”?这些都是已婚人士发现自己经常自问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出现的频率令自己都感到惊讶。理想情形下,答案始终都是合作、退让和说“好吧”。但实际上,当存在着往昔经历,以及过去感情中的伤痕时,选择这些选项,则并非易事。
在为我们的书籍《并非因为你,而是刷碗》所开展的一项对已婚人士的调查中,我的合著作者与我提出了一个开放式问题:“婚姻中,最艰难的部分是什么?”不出意外,大多数回答都是关于合作,或,更确切地说,不愿意合作。
“学着与另一个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
“不得不妥协。”
“不同的视角。”
“将自己的优先程度降低。”
“无法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
“求同存异。”
“在孩子养育方式上达成一致。”
“协商不同目标。”
“无法总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马桶圈”。
博弈论的好处在于,它处理的是你无法全盘皆赢,但却想要至少获得最佳可能结果的情形。注意到这三个神奇的词:最佳 可能 结果。这并不等同于“得到我想要的”,或“我是正确的”,这两个场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承认更倾向的。但如果博弈论教给我们任何事情,那就是,“关系”并非是关于成王败寇,而是在特定客观情形下尽可能得到最佳结果。在你的婚姻中,这些客观情形也包括这样一个显而易见却常常被忽略的事实:这个游戏中,还有另外一个玩家存在,即,你的配偶,而且你的配偶也碰巧在追求自己的最佳结果。
如经济学家 Thomas Schelling对博弈论的解读(而且我也认为这是对婚姻的极佳解读):“两个或以上的个体做出一些选择、对结果都有着各自的偏好、对对方可能做出的选择和偏好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博弈结果取决于双方所做出的选择。一个人单方面无法独立做出一个“最佳”选择,它始终取决于对方的选择。”
基于这一点,当面对婚姻中潜在矛盾,想要获得更佳结果时,以下是从博弈论中可以借鉴的3个策略:
- 事先思考。对于我将要做的行动和说的话,他会作何反应?这一反应对我的行为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 以往昔为鉴。上次我这样做的时候她是如何反应的?这次我能如何改变做法,以避免跟上次相同的结果?
- 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考虑。这并不是指思考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而是,如果他是他(而且他也的确是他),他会怎么做。
这听起来是挺有道理的,但在情绪白热化之时,我们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选择截然相反的做法。再回到 Joel和Lisa的冰箱僵局:他们甚至都没有试图将自己置于对方的角度,而且他们也忘记了他们都超级固执。
关于冰箱,他们开展的是一场“胆小鬼博弈”,也被称为边缘策略。在这一博弈中,潜在的结果就是永远都不会再吃到家里做的饭菜(更不用说,彼此讨厌。)
一个“非合作型策略”会确保这一结果的发生。
但“合作型策略”,则会带来肉饼、烤鸡、藜麦色拉、浪漫晚餐,以及其他任何有心经营婚姻的夫妻会享有的一切美好事物。
要开展合作型策略,需要改变游戏规则,制定激励因素,让Joel和Lisa更愿意合作,而非一定要一争高下。我们假设,他们向彼此分配了具体的采购周,并标注在各自的谷歌日历中。而对于背叛(即,轮到自己购物却不去购物)的惩罚,则是对方控制电视一周。
现在,一个新的收益矩阵如下:
评分:加上不去购物的惩罚:-4
这一情形下,最佳策略则是两个人都去购物。实际上,他们从这一策略中的收益甚至会更高。因为,当他们轮流采购事物,两个人每周六总是还会有半天的自由支配时间,同时,冰箱里面也总是会有健康食材。
无论他们选择哪种惩罚,都必须要比食物采购更令人生厌。修整草坪、换尿布,和澳大利亚的亲戚视频通话、订机票、做学校午餐、给咖啡机编程序、清理马桶、除草、收衣服、磨刀、去宜家、换灯泡、报税、和邻居打招呼、参加家长会等,目前想到的就这些。二者也是婚姻的美妙之处——现在有另外一个人来为你做这些杂事了。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