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发布的文章

作者介绍·李清银

厚地高天

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

可怜风月债难偿

说现代汉语!

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们都想爱情持久保鲜,但仿佛不可避免的是,时间这个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怎么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让理想回归现实,让亲密变得冷漠,让激情变得平淡,让曾经的海誓山盟化作过眼云烟。

但也正是时间,让天下有情人在燃烧和熄灭的轮回中淬炼出真正的爱。爱情在我们的一生中究竟留下了什么样的轨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什么是关系满意度

爱情是否美好,主要反映在关系满意度的高低上。关系满意度是人们对他们所处的恋爱/婚姻关系的总体评价(Kamp Dush et al., 2008)。高关系满意度是对伴侣的积极感受和态度,通常意味着人们认为伴侣满足了他们的需求(Fincham & Rogge, 2010)。

大量研究表明:对恋爱/婚姻关系感到满意的人整体生活幸福感更高,健康状况也更好,寿命更长(Be et al., 2013; Whisman et al., 2018)。因此,了解关系满意度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

二、关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

关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年龄,二是关系持续时间。这两个指标相互关联,却也有重要区别(Anderson et al., 2010)。

例如:有的人英年(18岁)早婚(这个年龄能合法结婚还是上世纪),到30岁时,婚姻已经走过了12年。有的人壮年晚婚,40岁才结婚,婚姻才刚刚开始。并且人们可能在任何年龄(当然是指和伴侣在一起后的时间啦)与他们的伴侣分开,然后开始一段新的关系(Carr & Utz, 2020)。

因此,以年龄和关系持续时间来刻画关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Bühler et al. (2021) 通过总结分析前人大量研究发现根据不同指标,关系满意度确实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如下图1,以年龄为指标,关系满意度呈现的发展趋势:从20-40岁较大幅度下降,40-65岁缓缓上升,65岁以后保持相对稳定。

微信图片_20220429165128.png

图1 关系满意度随年龄的发展趋势

如下图2,以关系持续时间为指标,关系满意度呈现的发展趋势:在0-10年下降,第10年关系满意度最低(十年之痒),此后,在第10-20年,以较大幅度上升,在第20-30年,又下降。

微信图片_20220429165208.png

图2 关系满意度随关系持续时间的发展趋势

注:上图所示均是基于西方样本得出的平均发展趋势.Bühler et al. (2021)。

综合看来,情歌诚不欺我,天下有情人们都注定是既要尝爱情的甜,又要吃爱情的苦啊(单身狗路过,表示狗粮也不错)!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各人生阶段关系满意度变化的可能原因

(1)青年期(20-40岁):

青年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要发展自己的能力,探索不同的人生路径,因此需要在生活的多个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就会减少投入到恋爱/婚姻关系的认知和时间资源。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投资模型,投入的减少会使关系满意度下降。

微信图片_20220429165310.png

此外,或许年轻人通常对爱情抱有比较高的期待,希望其伴侣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但实际上,理想期望并不容易达到,这也可能会导致青年期人们的关系满意度下降(Huston et al., 2001)。

(2)中年期(40-65岁):

40-50岁通常是中年危机时期(Freund & Ritter, 2009)。在此时,人们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承担着许多沉重的责任。众多生活的挑战接踵而至,资源的耗竭会损耗人们投资关系的能力和动机。因此,巨大的挑战和有限的心理资源导致在中年时关系满意度降到低谷

微信图片_20220429165432.png

在中年期,关系满意度也有逐渐上升的表现。这可能是因为当孩子成年后,他们往往会离开父母,这个时候夫妻就处于空巢阶段。在空巢阶段,夫妻会有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到二人的关系上,从而导致关系满意度上升。

(3)老年期(65岁以上):

人一旦到了一定年龄,不得不服老啊,精力,健康状况大不如青壮年时。老年人社交圈子已变得狭小,并且深感时间有限。因此,他们可能会更加珍惜那些有良性互动的社会关系,比如与他们老伴的关系(Sander et al., 2017)。

微信图片_20220429165525.png

另外,老年人已经历一生雨雪风霜,情海浮沉。因此,在面临冲突时,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和温柔,从而对关系满意度也会有更积极的评价(Havighurst, 1972)。

让爱不消失小Tips

要想稳住甚至提升亲密关系满意度,需要伴侣双方共同的付出。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些实用又简单的小方法,愿大家都能够在感情中得偿所愿,觅得良人,然后柴米油盐酱醋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自我扩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婚恋关系中,我们是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依赖的个体。当我们走入婚姻,一定不能放弃个人的独立性和个性的发展,自我扩展就变得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在爱人眼中保持魅力的不二法门。

比如说可以通过练瑜伽保持体态和身体健康;也可以养一些花草或者小动物,寄情养性;还可以多读书,搞创作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在日常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生活,不断遇见新的自己。

共同活动

爱人之间有共同活动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增加两个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提升亲密关系满意度。比如说周末两个人一起做饭,分工合作做家务,或者来一次家庭大扫除;再比如说周末两个人一起去爬山或者逛艺术展等。

日常惊喜

爱人在一起的时间久了,难免觉得日子一天天变得平淡,这个时候生活中的惊喜和仪式感就显得特别重要。

比如说在某一天晚上丈夫为妻子偷偷地精心准备一次烛光晚餐,妻子下班看到必然满心欢喜;再比如说妻子为丈夫准备一顿爱吃的丰盛的大餐,丈夫回家也一定感念妻子的辛劳和饭菜中满满的爱。

参考文献
Anderson, J. R., Ryzin, M. Van, & Doherty, W. J. (2010).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marital happiness in continuously married individuals: a group-based modeling approach.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4(5), 587–596.

Be, D., Whisman, M. A., & Uebelacker, L. A. (2013). 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marital adjust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4), 728–739.

Bühler, J. L., Krauss, S., & Orth, U. (2021).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cross the Life Spa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 147, Issue 10). https://doi.org/10.1037/bul0000342

Carr, D., & Utz, R. L. (2020). Families in Later Life: A Decade in Review.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82(1), 346–363. https://doi.org/10.1111/jomf.12609

Fincham, F. D., & Rogge, R. (2010).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 Quality: Theoretical Challenges and New Tools for Assessment. Journal of Family Theory & Review, 2(4), 227–242.

Freund, A. M., & Ritter, J. O. (2009). Midlife crisis: A debate. Gerontology, 55(5), 582–591. https://doi.org/10.1159/000227322

Havighurst, R. J. (1972). Developmental tasks and education (3rd ed.).

Huston, T. L., Houts, R. M., Caughlin, J. P., Smith, S. E., & George, L. J. (2001). The connubial crucible: Newlywed years as predictors of marital delight, distress, and divor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0(2), 237–252.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80.2.237

Kamp Dush, C. M., Taylor, M. G., & Kroeger, R. A. (2008). Marital happines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cross the life course. Family Relations, 57(2), 211–226.

Reis, H. T., & Shaver, P. (2018). Intimacy as an interpersonal process. Relationships, Well-Being and Behaviour.

Sander, Julia, Schupp, Juergen, Richter, & David. (2017). Getting Together: Social Contact Frequency Across the Life 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3(8), 1571– 1588.

Whisman, M. A., Gilmour, A. L., & Salinger, J. M. (2018).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dult Population. Health Psychology, 37(11), 1041–1044.

策 划:方晓义

撰 稿:李清银

编 辑:安 伟

美 编:崔 琪

作者介绍·诺亚方舟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家长会说:我已经被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折磨得精疲力竭、焦头烂额、手足无措了,咋还可能成为改善心理健康问题的能手呢?

确实,连Patterson等都在其家庭治疗畅销书籍《Essential Skills in Family Therapy》一书中写到:要成为一个好的家庭治疗师,至少需要1万个小时的实践之后才有可能。

那对没有系统学过心理学知识的家长来说,要成为改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能手,岂不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就来谈谈如何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 阅读剩余部分 -

一、生涯发展

“生涯”一词,涵盖了人从出生到退休之后的各个成长阶段中,有酬劳或没有酬劳的所有身份。它既包括常规的各种职业,同样也将我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纳入其中,比如学生、家庭成员、社会公民等。
生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具有完全相同人生经历的人。
主动性: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没有人可以替代我们,因此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的生涯。
连续性:生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过去的我们正在影响着现在的我们,现在的我们也会对未来的我们产生影响。
综合性:生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不只包含工作或职业,还有我们的社会身份。
变动性:生活中存在着意外,生涯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需要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所有的不确定。
人的生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以及衰退期。这五个阶段环环相扣,每个阶段的任务不尽相同(详见表1),每一阶段内同样需要面对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相关问题。如果前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未完成就进入下一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和整体的生涯历程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表 1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及主要任务
e3bdc3a9614200d3ca4d7d4e98dee4b.png

二、什么是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可以通过将其拆分“生涯”和“规划”两个词来理解。前文已经对“生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规划”,则是指个人结合对未来的思考和考量,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
因此,生涯规划,作为“生涯”和“规划”两个词共同构成的词组,指一个人根据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对自己的生涯进行积极地探索、计划、选择以及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包括个体对于自己未来就业的相关准备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还涵盖了一个人对自我的探索、对工作世界的认识、对个人决策能力的养成。个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反省、调整及更新。

三、生涯规划方式

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地、按照既定步骤地了解自己、了解环境,从而进行决策和执行行动的过程(可见图1),其具体内容如下。

图 1 生涯规划的模式
生涯概念1.png

  •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自我探索

探索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明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 外在环境:了解家庭、社会环境,明确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潜在的阻碍

主要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对自己所处环境进行了解,包括对家人/老师的期待、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其他可能的助力和阻力。

  • 职业信息:了解教育和职业信息,明确可选

职业信息不仅包括职业/工作内容、高校专业信息,还包括选课/选科/选校等相关信息。这类信息可以通过优秀毕业生讲座、大学参观、研学活动等方式获得,它们有助于我们对大学专业的未来工作内容、职业趋势以及产业结构形成初步的认识。

  • 决策与行动: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环境资源后,需要搜集、分析和比对各种信息,运用科学的决策方式,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明确未来的行动方向。在行动的过程中,也需要脚踏实地,根据行动的结果不断调整规划和决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2010-07-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基二〔2014〕11号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732/201808/t20180807_344612.html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脚步,对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有了新的要求。国发〔2014〕35号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教材〔2017〕7号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801/t20180115_324647.html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提高自主选择能力。二是健全指导机制。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国办发〔2019〕29号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435号建议的答复》提出高校通过“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以及强化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有力促进高中教育和高校教育的衔接。”教基建议〔2020〕514号
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jiaosi/202012/t20201207_503824.html

北京市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京教基二〔2018〕9号

基本内容
一、做好课程实施规划,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要结合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完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二、加强资源统筹挖潜,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三、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引导学生理性确定选考科目
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要科学合理制定发展指导内容,加强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四、科学安排,保障教学秩序稳定
五、调整教师队伍数量结构,提高教师适应走班教学的能力
六、探索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七、加强支持保障,平稳有序推动改革落地
生涯政策1.jpg

上海市

《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沪教委学〔2012〕67号)

  • 基本内容

(一)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识、自我选择和自我规划的意识,实现积极有效的自我控制、培养自我责任感并转化为职业选择、决定和行动的力量。
(二)帮助学生综合分析个人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发展的特点与倾向,认识和考虑自己选择的职业领域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寻求个人职业兴趣与社会所提供、个人能获得的机会之间的最佳结合,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调研或参加实践活动,初步检验自己的职业选择。
(三)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进行设计,并考虑实现每一个目标的相关措施,从而引导他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 主要途径

(一)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教学
(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
(三)就业指导服务
(四)创业教育和指导

  • 重点项目

(一)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标准建设
(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三)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建设

  • 组织保障

(一)体制保障
(二)经费保障
(三)支持体系
(四)质量保障
生涯政策2.jpg

浙江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59号

  • 主要内容

包括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一)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主要方法。
(二)学业规划。学生根据自我兴趣特长、学业水平、专业性向、生涯发展意向,科学合理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修习计划。
(三)职业规划。学生对自我未来生涯发展作出较为全面的设想和计划。

  • 实施途径

1.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
2.开发内容丰富的生涯规划课程
3.引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
4.探索学生生涯体验的多种途径

  • 保障措施

1.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和领导
2.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3.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和研究
4.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督促和检查
生涯政策3.jpg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见》石教〔2015〕66号

  • 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及其对应专业,逐步树立主动规划、自我要求发展的意识和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深化对未来个人生涯发展的思考和认识,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初步探索,初步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从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全市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创建一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学校,形成全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力

  • 工作措施

(一)明确课程内容与课时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完善课程评价制度
(五)创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学校
(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研究
(七)加大深山区初中生帮扶力度

  • 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二)加强督导,有效激励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生涯政策4.jpg

河南省

《河南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二〔2015〕574号

  • 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涉及多方面内容,不仅针对职业规划,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身心健康、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该课程源于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实际需求,其主要学习途径是实践与体验。

  • 课程目标

(一)认识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积极的生涯信念,形成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和主动发展的观念。
(二)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不断挖掘自我潜能,促进自我的完善与发展。
(三)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和环境中的有效资源,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掌握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调整,提高生涯管理与决策能力。

  • 课程内容

(一)了解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二)认识与发展自我
(三)探索环境与社会
(四)生涯管理与决策

  • 教学建议与要求

(一)体现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二)突出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三)把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
(四)探索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课程实施模式
(五)课时安排,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

  • 管理与保障

(一)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加强生涯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
(三)做好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
(四)加强管理和评估
生涯政策5.jpg

辽宁省

第0576号关于在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2020年9月18日)

  • 基本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 基本措施

一、建设生涯指导专家支持系统
二、是开发生涯指导社会支持系统
三、是加强生涯指导教师培训
四、是学校建立学生生涯指导制度
五、是健全支持体系

生涯政策6.jpg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通知》〔2016〕齐教函1号

  • 充分认识课程开设意义

开设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贯彻“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开设工作

(一)时间要求:初中、高中(一、二年级)从2016年春学期开始,全市小学五、六年级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要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纳入课程计划并实施教学。
(二)课时安排: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并且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地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教材选定:普通中小学先由县(市)区教育局、学校自行选定相关教材或开发校本教材;中等职业学校采用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编写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材。
(四)教师配备:采取“专兼职结合”的办法落实。
(五)课程评价:学生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开展教师培训
(三)强化教学研究
(四)探索多种途径
生涯政策7.jpg

四川省

《四川省教育厅对省政协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第0443号提案答复的函》川教办案〔2021〕72号

  • 我省中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推进情况

(一)国家和我省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二)将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纳入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等
(三)开展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建设等的探索
1.开展课题研究,着力破解高中阶段生涯教育实施难题。
2.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大”服务体系,推进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常规化实施。
3.开发生涯规划课程资源,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提供支撑。

  • 下一步工作

(一)研制《四川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
(二)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
(三)加强生涯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
(四)推进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
(五)加强地方和学校生涯教育管理和评估。

生涯政策8.jpg

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通知》厦教基〔2016〕20号

  • 总体任务和要求

(一)明确各学段教育目标
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要围绕各学段的教育目标,提升中小学生的职业发展素养。
(二)开设课程
各中小学要积极开设职业生涯教育专题课程,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三)开展主题教育
各中小学每年5月份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宣传周”活动。
(四)推进普职融通
加强普职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职业院校的资源要面向初中、高中学生免费开放,推进普通初中、高中和中高等职业院校共同举办夏令营等活动。

  • 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师资建设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四)加强示范引领
(五)加强督导管理

生涯政策9.jpg

  • 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市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试行)》青教通字[2019]88号

  •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激发学生潜能为宗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立足于学生对未来生涯的展望,指导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做好准备。

  • 基本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
(二)学生为本原则
(三)协同开放原则

  • 总体目标

基本形成中小学有机衔接、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生涯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形式多样、具有青岛特色的生涯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系统、多元的生涯教育保障体系,增强中小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 主要任务

中小学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社会理解、生涯规划三个方面。

  • 实施途径

(一)开齐开好课程
(二)组织生涯教育活动
(三)开展职业体验
(四)提供生涯发展辅导
(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六)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八)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经费投入
(三)加强队伍建设
(四)加强科学研究
(五)强化督导评价
生涯政策10.jpg

此外,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教学厅函[2021]77号)对考生提出了新要求,这表明高校专业选考课科目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专业报考产生的影响,其旨在让选考科目与专业更加对口。

一、允许高校指定“必选科目”。在新要求报考指引下,由于专业新增选考科目要求,对于很多专业,考生将需要满足2-3门必考科目,才能满足报考专业要求。

二、不设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减少。文件表明,部分专业将会新增限制。考生需要更具有目的性的选课。

三、必考物理、化学的专业增多。

“新要求”将会影响到学生的选科方向。由于必选科目的增加,学生需要更细致更明确的生涯规划,从而了解自己的学科特长和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选择合适的专业报考方向,以缩小职业与专业的范围,使学科更加对口。进行规划,确定专业范围后,可进行高校的选择,查看院校专业的报考的“新要求”,与自己的选课方案对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756501612120005&wfr=spider&for=pc

作者:候贤睿

新婚1.jpg

“你愿意嫁给他吗?”

“我愿意。”

当说出这句我愿意之后,一对情侣便结成了夫妻,在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便结束了,而在现实生活中,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当一对情侣决定组建家庭时,他们会面临许多冲突,婚姻适应的结果会对夫妻双方产生重大的影响。Burgess和wallin(1953)认为婚姻适应是夫妻双方共同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他们婚姻期望的过程。

01 婚姻适应的问题来源

新婚夫妻的婚姻适应问题主要涉及夫妻与原始家庭成员的适应、夫妻之间的相互适应、家庭与工作间的适应。夫妻间的相互适应又包括:

1)家务的分工

疲惫了一天之后谁来做家务?家务是一个人的责任还是共同分担?家务要做到什么程度?

2)金钱的处理

谁来赚钱养家?赚来的钱怎么分配?谁来掌管财政大权?

3)休闲活动的安排

当两人的兴趣冲突时该听谁的?出去旅游谁来安排?当一方想出去玩另一方只想睡觉该怎么办?

4)生活习惯和性生活的和谐

如何解决饮食差异?睡觉时间不一致怎么办?性生活的频率为多少最为合适?

5)亲子教育

面对教育观点冲突,谁说了算?孩子和对方关系更好怎么办?

当然夫妻间的适应问题不仅于此,您可以想想自己在婚姻过程中有哪些适应的问题呢?(张思嘉,2013)

02 婚姻冲突的解决方式

面对如此多的冲突,夫妻会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处理,比如协调沟通、争吵、冷战等。

协调沟通:夫妻双方均能以积极的方式面对问题, 进行协商并努力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张锦涛,方晓义&戴丽琼,2009)采取协调沟通、合作解决的方式有利于婚姻质量的提高,(李晓敏,方晓义,琚晓燕,兰菁,陈怡& 郑颖娴,2016)从而促进婚姻适应。

争吵:夫妻双方均用消极的方式,互不相让,这样的解决方式会扩大冲突,不利于婚姻适应。

冷战:夫妻双方采用回避的方式,彼此不沟通,逃避问题解决,不利于婚姻适应。

03 从饮食趋同进程看婚姻适应进程

以饮食习惯冲突为例,人生四大事吃喝玩乐,吃总是排到第一位的。然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当无辣不欢的川妹子和吃辣就头疼的广东汉子谈恋爱,每次吃饭都是一次无硝烟的战争。Caron F. Bove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饮食习惯差异如此之大,当他们结婚之后,饮食趋同几乎是普遍的现象,即饮食习惯越来越相似,越来越倾向于吃相似的食物。

饮食趋同是婚姻适应的其中的一个类型,也会经历妥协 、牺牲、冲突、夫妻彼此的互动,通过饮食趋同进程的分析,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婚姻适应的进程是怎么样的?

1)早期,单次,对称

新婚2.png

此类夫妻在新婚早期便彼此迁就,照顾到对方的饮食习惯,且共同为对方付出,双方的妥协程度几乎相同,只经历一次磨合期变快速形成了共同的饮食风格。

2)后期,单次,非对称

3.png

此类夫妻在新婚早期时存在很大差异,且双方都不妥协,都想坚持自己的饮食习惯。在新婚后期,双方开始妥协,但一方的牺牲比另一方更多,经历一次磨合形成共同的饮食风格。

3)多阶段,早期非对称,后期对称

新婚4.png

此类夫妻的磨合是多阶段的。在新婚早期,A比B妥协的更多,达到了第一次的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B比之前妥协的更多,A比之前妥协的更少,最终达到彼此妥协程度一直的平衡阶段,经历多个阶段形成饮食趋同。( Caron F, Sobal & Rauschenbach,2002)

04 促进婚姻适应的方法

1、了解新婚适应,认识到新婚之后适应问题的必然性。两个独立的个体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长环境,故存在很大的差异。存在差异的个体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之后必然会存在许多摩擦。

2、降低期待值,增加理解和包容。人无完人,要接纳对方会有一些缺点以及和自己会有分歧,增加对对方的理解和包容。

3、增加建设性沟通。在面对冲突时,夫妻双方减少抱怨和职责,可以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另一方以积极的方式来回应,从而促进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Bove, Caron F, Jeffery Sobal, & Barbara S Rauschenbach. (2003).Food Choices among Newly Married Couples: Convergence, Conflict, Individualism, and Projects. Appetite 40.1 : 25-41.

张思嘉,(2013).台灣文學學報 第21期 21. S.l.], Web.

张锦涛,方晓义&戴丽琼.(2009).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5(02):109-115.

李晓敏,方晓义,琚晓燕,兰菁,陈怡&郑颖娴.(2016).新婚夫妻冲突解决与日常沟通对婚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4(01):13-17.

编辑 | 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