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心理咨询”陪聊团队?| 心理咨询中的伤害(一)
原创 来访者说主创同学 来访者说
昨晚,在一场大型线上督导中,某平台咨询师的表现让同行们大跌眼镜:随意更改咨询时间设置,24h陪聊团队,基本的专业知识的严重匮乏等等,让人们又一次看到了心理咨询车祸现场。
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之路还很长
而在这个等待行业进步的过程中,我更关心来访者该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
在今天的文章中,让我们从一些基本的伦理规范说起。这些基本规则,咨询师一旦违反了就可以视作“不合格”的证据,其咨询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
目录
1.心理咨询的时间设置:保持固定的频率和时长。2.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的三个水平:知识、技能和敬业。
3.询问咨询师的专业资质是来访者的权利。
01 为什么只能固定时间见咨询师?——时间设置的意义
在曝光的督导中,咨询师表示:“我们的咨询时间不固定。来访者有时候一个月也不找我,有时候每天都要找我。”
咨询时间不固定是严重的违背伦理的行为,也是咨询师犯的“低级”错误。
作为来访者,我们可能多多少少有一些幻想:要是每次时间不止50min就好了,要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和咨询师聊天就好了。
但实际上,如果你的咨询师真的这么做了,这可能对来访者有百害而无一利。
咨询师破坏时间设置,延长咨询时间(甚至按时长收费)或随意增加咨询(只要来访者想找咨询师,就可以随时进行咨询。)很可能是为了套牢来访者。想一想,咨询师满足来访者的需要,保证来访者愿意继续咨询,也同时一笔一笔收着银子,是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但这是完全不考虑来访者利益的行为。首先,一个人的倾听、专注的精力是有限的。咨询师作为一个人,同样很难在超过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和倾听,因此50min的时间保证了最高效的工作状态。其次,“随叫随到”式咨询就像买醉的温柔乡,成为来访者生活的虚假避难所,而不能真正帮助来访者建立起更好的生活的能力。就像小品《卖拐》一样,毫无节制的使用心理咨询这个拐杖可能会导致“独立前行”的能力的退化。
保持规定的频率和时长,保持每周确定的咨询时间,是咨询师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原则。
02 怎样算是一名基本合格的咨询师?——知识、技能和敬业
(一)知识:资格认证与持续学习
在美国,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入门标准是咨询专业的硕士,这个简单的“筛人”标准,保证了从业者都经过了系统的心理咨询培训。
国内在2017年取消了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证书之后,还没有出台新的资格认证方式。传统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存在准入门槛低、相关培训不规范等问题,通过这个方式筛选出来的咨询师良莠不齐。
(所以如果你的咨询师有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这个证书,并不能代表他的专业能力一定过关。如果他说他的这个证书是2017年之后考的,那涉及欺骗请当场一巴掌打醒他。)
除此之外,心理咨询是一个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的职业,因此每一位合格咨询师都应做到持续学习。参考美国的标准,咨询师必须保持从业期间每两年有超过20h的专业学习时间,这些对于保持咨询师的专业胜任力至关重要。
(作为来访者,有权询问咨询师接受培训的相关经历,如果他近一两年都没有参与任何培训,那他的专业能力和从业态度应该受到质疑。)
(二)技能:在督导下的临床经验
光有知识还不够,将知识运用到咨询实践中也是一件技术活,而督导可以帮助新手咨询师纠正实践中的错误,更好的帮助到来访者。
每一位咨询师都必须接受督导。关于应该保证的督导次数,我们来看一下几个标准。美国几个州都要求心理咨询师须有两年以上的全程督导工作经历,我国北大的心理咨询硕士项目,要求三年学习期间累积个体督导时长超过60h,团体督导时长超过180h。
而即使是成熟咨询师,只要仍在接咨询个案,就应保持一定频率的督导。(你可以询问你的咨询师他接受督导的总时长,现在是否依旧接受督导以及相关频率。没有督导的咨询师并不合格。)
(三)敬业:咨询师只有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称为敬业
敬业的表现除了保持最基本的培训和督导之外,也应该对来访者和助人行业保持尊重和敬畏。
咨询师的某些行为是典型的不尊重来访者的表现。
贴标签:例如“你这个人有边缘型人格障碍。”“你从未拥有健康的关系。”;
多次进行指责、攻击:例如“你太烦了”“你脑子在想什么?”;
展现自己不容置疑的地位:例如“我是咨询师你就应该听我的。”“你不能向我表达不满”等。
(如果你的咨询师的行为让你感到很不舒服,并在沟通后没有改变的话,有可能是他的敬业水平不高,不要总怀疑是来访者的问题哦。)
03 询问咨询师的专业资质?——这是来访者的权利
关于咨询师的专业资质,我们可以从:学历、资格认证、咨询时长、持续接受培训、持续接受督导等方面来考察。
来访者有权利就这些问题向咨询师提问,咨询师也应该正面回答这些问题,必要时出示证书等证据。
咨询师不应以“个人信息保密”等理由拒绝回答。如果咨询师拒绝回答,可以视为他专业能力不足的证据。
在昨晚的督导中,督导师说,“我们这个行业是很严肃的,是靠很多很严肃很认真的人把它做起来的。”在北师大的心理咨询相关课程上,老师曾说,“(心理咨询)无条件积极关注一个生命,这大概是最有人性最发光的工作了。”
阳光洒落,亦打下阴影。
当来访者鼓起勇气走进咨询室时,当来访者付出时间和金钱时,当来访者给予信任和依赖时,都需要心理咨询师更加敬畏生命,敬畏落在身上的那一份责任。
在我们期待行业越来越规范的同时,也愿来访者更好的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