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心智主编 心智生涯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的18秒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一篇专业的新闻稿,用时25秒;
●2018年,特斯拉的辅助驾驶系统已经被应用在新的电动汽车上;
●2018年,京东“6.18”期间,20多台配送机器人在北京街道完成配送任务......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

20年前,我们没想到互联网会占据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20年后,那些我们熟悉的职业,可能会淡出我们的生活。

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孩子未来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残酷。

一、未来这些职业将消失

李开复老师分享了一份“预测未来10~15年内365类工作被取代概率”的报告,报告中列出了在未来最不容易消失的和最容易消失的10类职业。

1.jpg

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必然会导致部分职业的新旧更替。

粮油管理员、物资提供等带有计划经济烙印的职业已经淡出历史的舞台。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放映员、寻呼员、铅字工被机器和新技术取代。

20世纪中后期,街头巷尾的自行车修理匠、货郎、剃头匠等职业都随着时代变迁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2018年6月,花旗银行总裁杰米·弗里斯(Jamie Forese)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就表示,计划将运营人员的数量从两万名裁减至一万名

2.jpg

因为,他们所负责的工作,包括文件存档、处理、采购、库存管理、错误勘查、销售额估算、向管理层报告调查结果等,商务智能系统可以让整个流程自动化AI甚至能直接做出决策

银行职员、流水线质检员、打字员这类无需天赋,大量重复性,经由训练即可掌握技能的这类工作,在未来被替代的可能性非常高。

李开复在他的新书《AI.未来》中写道:“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太多人类目前还不理解的社会现象,首当其冲的就是取代人类的工作……

3.jpg

二、未来就业风险评估

4.jpg

就业风险评估图:体力劳动

5.jpg

就业风险评估图:脑力劳动

对于体力劳动来说,X轴的左边是“低技能、结构化”,右边是“高技能、非结构化”。Y轴下边是“弱社交”,上边是“强社交”。脑力劳动的Y轴与体力劳动一样(弱社交到强社交),但X轴不同:左侧是“优化型”,右侧是“创意或决策型”。

如果认知劳动的重点是将数据中可量化的变量最大化(例如设置最优保险费率或最大化退税),就归类为“优化型”的职业。这几条轴将两张图各分为四个象限:第三象限是“危险区”,第一象限是“安全区”,第二象限是“结合区”,第四象限是“慢变区”。

工作在“安全区”的工作(如理疗师、发型师等)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不太可能被自动化。工作内容主要在“危险区”的工作(如电话销售、卡车司机等),在未来几年面临被取代的高风险。

“结合区”和“慢变区”,尽管目前不会完全被取代,但工作任务的重组和技术的进步,这些工作岗位将面临大范围裁员。

在“慢变区”的工作(科学家、艺术家等)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交,而依赖于动手能力、创造性或非结构化环境的能力。这些是人工智能的短板。由于不断发展的技术会在未来几年慢慢提升这些短板,所以在这个区的工作消失的速度更多取决于人工智能能力的实际扩展。

三、生涯规划需趁早

6.jpg

2017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发布发布《失业与就业: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型》报告,报告中称,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全球大概有3.75亿人口将面临重新就业,其中中国占1亿

到2030年,全球将有多达8亿人的工作岗位可能被自动化机器取代,相当于当今全球劳动力的1/5

报告指出,按基本的市场供需关系,那些需求下降的岗位工资也将面临工资下降的窘境。

与此同时,岗位学历要求将进一步提升,要求较低学历的岗位数将减少,大学乃至更高学历要求的岗位将增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7.jpg

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科目,考上一所好大学,在大学中选了合适的专业,毕业后工作也很顺利。

然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个好的规划,很多都是随大流,“和大家一样就不会选错啦”。

中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同学们能让自己的每一步决策都清晰合理,更了解自己,发挥自身的优势,看到比较长期的发展

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方向前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提前为孩子规划好以后的人生方向,不是替他做选择,而是为他规避风险,给与他自主选择的机会

生涯规划需趁早,
选科选考有方向,
专业职业应结合,
未来生涯真美好。
版权声明:文章部分来源于《哈佛商业评论》如何拥有一份安全的未来职业(《 哈佛 商业 评论》 增刊),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图片来源:部分来自网络,摄图网。

标签: 职业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