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经营亲密关系,从容地应对亲密关系相处的问题,2022年10月18日19点,清心名家讲坛——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线上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开展啦!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蔺秀云老师为大家讲解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同时出席讲座的有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党委书记白本锋老师、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李焰老师以及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教师钟姝老师,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各个院系、以及兄弟院校的同学们,讲座由精仪系健康助理董甜主持。
蔺秀云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蔺秀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资深家庭治疗师,注册系统督导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成长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应用心理学》等杂志副主编、编委。主要研究家庭与儿童健康发展、婚姻与家庭治疗、儿童发展心理病理学等。主持20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并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作为第一作者出版10余部家庭治疗的相关著作。
本次讲座蔺老师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亲密关系中的依恋需求、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下面就由本课代表带大家回顾一下讲座的核心内容吧!
01
先来看几个例子:
1
莉莉和小强一直因为小强在约会中迟到而争吵,以至于闹分手。在小强看来:“我只是偶尔迟到,甚至有时候没有比约定时间晚,只是比莉莉晚来一会儿。但莉莉却说我总是迟到。”在莉莉看来:“他总是不在乎我,总是让我失望,还总是找理由。”
2
女孩说:我男朋友一点也不信任我。每当我跟朋友,尤其是和一些男同学出去玩,他就不停给我打电话。实际也没什么事儿,我那些朋友他也都认识!回家以后还阴阳怪气的,故意找茬,所以总是吵架。一个男人怎么那么心胸狭窄,不信任我,让我脸往哪搁呀!
3
“你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我的事情你总是忘记!”“你看别人的男朋友都陪着,就我没人陪!”“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笑脸相迎!”
Q:大家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的同学认为这与价值观、认知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蔺老师说:亲密关系中最核心的需求是依恋需求,也就是说,“你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心上?”的问题。出现例子中的矛盾其实是因为一方的依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幼儿和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不过依恋的对象是可以转移的。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会把依恋对象转移到同伴身上,比如初中高中阶段就会跟同学朋友很亲密。再大一些,到了大学、研究生乃至后面迈入工作岗位,在建立了亲密关系之后,我们就会把依恋的对象转移到伴侣或者是配偶身上。建立亲密关系后,我们会把对方作为依恋需求的满足对象。
依恋需求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被爱的需求。其次还有希望对方接纳我们、理解我们。希望有安全感、有公平感、被重视、被赞赏、被认可、被尊重、被保护,被安抚、被呵护、被支持……
当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时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所以下一次女(男)朋友生气了,我们可以从依恋需求的角度去分析,对方是哪一项需求没有被满足,然后对症下药进行补救。
Q&A
问:例1中的莉莉为什么生气呢?
答1:因为她有时间观念!(回答错误!不听讲的到教室后面罚站!)
答2:因为她觉得男朋友迟到是不够在乎她,被重视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回答正确!)
问:例2中的男朋友为什么总是打电话呢?
答1:因为他电话费是包月的!(回答错误-.-)
答2:因为他内心OS:你去见朋友的时候你那么高兴,你留下我一个人多寂寞,你在高兴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起我在家里很孤单。你那么漂亮,要是跟他们交往多了,变心了不要我了怎么办。
课代表总结:
如果伴侣之间有冲突了,去看看对方哪个依恋需求没有被满足,对方其实不完全是在指责我们。
02
Q:依恋这么有破坏力,那我们还能依恋吗?
当然可以!!!
依恋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安全依恋是参与其中,处变不惊,处理、面对问题。不安全依恋则是超过负荷、情绪激动、认知功能失调、本能反射性地回应。
不安全依恋类型的两种本能回应方式:
其一是反击,觉得对方不尊重我,那我就不尊重对方,然后激怒、指责、攻击对方。
其二是麻木,觉得对方忽视我,那我也忽视对方,跟对方冷战,想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道歉。而实际上对方可能根本不知道我们生气的原因。
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会破坏亲密关系!
正确的处理方式:
是理解对方的不满意,分析对方没有被满足的依恋需求,进而回应对方的依恋需求,努力形成安全依恋。
03
依恋类型是否安全与原生家庭的影响密切相关!
1.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学习父母的互动模式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影响孩子的依恋类型,一些不良的互动模式可能会被继承下来,对亲密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 二元关系会对依恋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父母之间有矛盾,妈妈很多时候会是弱势的一方,孩子与妈妈组成联盟去对抗爸爸,即建立了二元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恋爱中可能会抛不开妈妈的影响。在恋爱关系中孩子如果持续地不能够把对方放在第一位的话,容易使对方产生不受重视的感受,亲密关系就会被干扰。
- 其他的一些因素
原生家庭太不温暖——逃到不经思考和选择的关系中;
原生家庭太忽略——对伴侣需求多,对方无法提供满足;
原生家庭拒绝否定——特别害怕在亲密关系中拒绝;
原生家庭太溺爱——永远想当孩子、公主、王子;
家庭暴力、过于控制——心理障碍(抑郁);
父母个人有问题——排斥与父母任何相似的特点;
父母太完美——按照父母的标准寻找;
父母之间没有冲突——不能接纳冲突。
所以原生家庭完不完美都可能会出现问题……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只有在原生家庭中把问题解决了
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吗?
不一定!
我们要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
进行自我分化和分化情绪与理智。
自我分化简单来说就是要做自己。我们都是独立的人,有着独立的人格。比如对方迟到了,我不觉得这是对方不尊重我,而是能够理解对方有自己的事情,这就是能够把自己跟对方做一个很好的分化。再比如,听到一些惹自己生气的话就一直生气,做事做不好也经常会说:“都是让你给气的!”这就是没有独立于他人的表现,总是把对方的做法与自己的情绪联系起来。
分化情绪与理智要将自己的想法与客观存在的事实区分开。比如对方来晚了,他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忽略我。对方作为我的恋人,出来约会肯定不是为了让我难受的。在这种合理的理智的分析之后,可以询问一下对方今天为什么来晚了?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并且多换位思考,想想对方是怎么想的。
最后,蔺老师给出了如何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更好地经营亲密关系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理解父母不是万能的。父母在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认知范围内给孩子提供了有限的家庭环境,但他们不是万能的,他们也肯定会有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换句话说,我们要理解父母只是万千世界当中的两个普通人,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可能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理解他们的局限性,不能总是纠结着父母的某些做法影响了自己。
第二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要积极地去认识对方,出现问题时要积极解决问题。婚姻之中大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良好的婚姻关系不是因为没有问题而是因为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第三就是处理好自己和对方的依恋需求。要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亲密关系中,提高情感投入。正如之前提到的,亲密关系中冲突的来源是依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我们就多投入多关心。更进一步地,我们要学会清楚地正面地表达自己的依恋需求。比如清楚地说明我需要你的陪伴,我希望你在一周的哪些时间来陪我,这样的话我就会觉得你是在意我的。而不是总是反问和指责,你怎么就不陪我,别人都有男(女)朋友...这种指责的表达只能让对方离我们越来越远。
第四是要理解彼此的差异。有的时候我们认为对方不重视我们,不在意我们,对方没有办法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时,可能是因为对方的感知与我们有出入。人与人的想法是不同的,我们需要理解彼此的差异,不要将对方的一些做法一味地上升高度。比如对方来晚了一次就是不把我放在心上,跟朋友出去玩一次就是要甩了我等等,这些想法也是不可取的。
最后就是要多倾听。每个人都有被倾听的需求,多倾听对方,多回应对方。蔺老师提到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去劝解,而是倾听。
结语
以上就是本次讲座的全部内容啦,感谢蔺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谢同学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