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有话说

社会生活离不开竞争与合作,当你在竞争中超越对手时,会感到开心、成就和自信;但你可能同时也会觉得忧虑:“他输了,会不服气吗?会对我怀恨在心吗?我们之间的关系会因此变得尴尬吗?”当一个人陷入这些思考时,其幸福感的下降是不言而喻的。

可见,超越他人的竞争者如何看待自己与对手,既关乎他的主观感受,也会影响他未来的社会行为


社会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你分明与对方是竞争关系,却不得不与他合作。例如,在职场上,上级会指定几人共同完成项目,表现优异者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在校园里,老师会指定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补习功课,但他们需要面对同一场考试排名;即便在群雄割据的战国,某些国力薄弱的小国也需联合起来抵抗强国的入侵。

那么,这种有可能在对方帮助下获得竞争优势的人,与那些单纯靠击败对方而获胜的人所拥有的心理感受会有什么不同

IMG_8135.JPG


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的文章,通过三个子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在竞争对手的帮助下取得成功时,他的主观幸福感会显著高于仅靠自己而获胜的人


研究者以两种三人传球的电子游戏作为实验范式,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任意一种实验条件下,被试并不知道游戏中的对手是虚拟的,也不知道自己的输赢结果是由实验者操纵的。

一种实验条件是,玩家等待别人给自己传球,自己再把球传给共同游戏的三人中的任意一人,在30轮游戏中传球最多的人获胜。在这种条件下,玩家的获胜离不开对手的帮助

另一种实验条件是,玩家要从别人手中抢球,再应对别的玩家从自己手中的抢球,在30轮游戏中抢球次数最多的人获胜。在这种条件下,玩家的获胜完全取决于自己

游戏结束后,研究者测量了被试内心的感受,以及他们对自己和对手的看法,包括主观幸福感、亲社会行为意愿等社会认知等变量。


结果发现,玩家的心理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竞争中自己是否得到对手的帮助的影响。靠对手帮助获胜的玩家,其幸福感显著高于仅靠自己获胜的玩家。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是温暖的、拥有较高能力的人。此外,他们感到帮助自己的对手同样是有能力、温暖的人,并愿意做更多的事情去回报对手(见表1)。

IMG_8136.JPG
表1 四种条件下被试的主观幸福感、亲社会行为意愿、社会认知的差异

可见,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情境中,仅靠自己获胜的人或许会感到骄傲,但他可能会尝试猜测对手失利后的心情,并担心对手对自己产生敌意。如果对手是自己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人,还可能会担心彼此的关系遭到破坏,进而影响自己的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

而那些在对手帮助下获胜的人则没有这样的忧虑,他们会觉得对手对自己有好感,即使自己在竞争中未获胜也不会心生怨恨,仍会认为自己既温暖又有能力。另外,他们也更愿意回报对方的善意,以后尽可能地帮助对方。

IMG_8137.JPG


这项研究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竞争与合作往往是辩证关系,竞争中可能也蕴含着潜在的合作。良性竞争可使双方获益

换个角度来看,当对手因你的帮助而获胜时,他会对你留下好印象,并愿意随后为你而付出;从自身的角度看,当我们因对手的帮助而获胜时,我们会体验到更强的幸福感,还会发现更好的自己

因此,当我们有机会与竞争对手合作时,不要吝啬向对方提供帮助,或许我们能同时得到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双赢,以及来自对手的尊重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竞争性的合作中,最终获胜的对手又是谁呢?而对于那个未能在他人的合作共赢(勾结)中取胜的家伙,其心理感受又是什么呢?这杯苦酒是不是只能自己吞下?


原文链接:

de Waal-Andrews, W., & Van Beest, I. (2018). A sweeter win: When others help us outperform the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74, 218-230. doi: 10.1016/j.jesp.2017.10.004

推文作者:邢璐 郑艺璇
插图:邢璐 郑艺璇
编辑:林靓
排版:董艺佳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