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从“猪队友”到“猫爸”要经历什么?| 如何养成猫爸?
作者简介
李晚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19级研究生
喜欢研究韩剧和晋江文的心理咨询师
佛系宝妈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猫爸”,“什么样的爸爸更可能成为猫爸”;
让我们回到的第三个问题:
“猪队友”还有希望变成“猫爸”吗?
简单说来,要提高父亲参与教养的水平,妈妈的态度很重要(Beital & Parke, 1998)。
母亲对父亲教养价值的认可,会增加父亲对自身教养价值的感知和投入的预测程度(McBride & Rane, 1998)。
同时,对婚姻满意度高的父亲会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教养中来(Belsky, 1984)。
我们在前面提到,传统文化对“猪队友”的炼成或有推波助澜的影响,让男人带娃不靠谱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在现实生活中,两种妈妈会抑制爸爸们参与子女教养的水平。
一种是“虎妈”。
上海的一项研究显示,母亲的教育程度和收入对于父亲参与的总水平没有显著相关,但母亲的高学历对父亲参与孩子的日常照顾和学业辅导方面是有负面影响的。
“虎妈”们会更多的自身承担辅导作业和家校沟通工作,也有能力寻求亲友或有偿帮助(补习班,保姆等),这让爸爸们难有用武之地(徐安琪,张亮,2009)。
(图片来源:电视剧《虎妈猫爸》剧照,赵薇饰演的妈妈是一个在子女教养上高标准严要求高投入的“虎妈”)
另一种是“守门人”(gate-keeping)妈妈。
作为最早研究母亲守门人行为的学者,Allen 和 Hawkins (1999)描述具有典型“守门人”倾向的母亲一般具有四个特征:
(1)对家务和照料孩子有非常高的标准;
(2)乐于控制家庭各种大小事务;
(3)总希望孩子保持外表体面,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
(4)总认为育儿家务是女性领地,看不上队友的育儿能力,限制甚至排除队友参与育儿。
国内研究显示,母亲如果持有传统的性别角色态度,将显著降低父职参与水平(徐安琪,张亮,2009)。所以,认为父亲带娃完全是“猪队友”,不如自己能者多劳的守门行为可能将爸爸们越推越远。
要推动“猪队友”成为“猫爸”,
妈妈们可以做什么呢?
这里有四点小建议:
1.鼓励:妈妈们要更多的鼓励爸爸参与到育儿中来,为他每一次的投入,每一点的进步打call。要像相信你家娃一样相信娃他爸也有“猫爸”的潜质。
2.一致:妈妈们要更多的与爸爸们沟通,在子女教养的理念、方式和态度上取得一致。唱“红白脸”的基础是一致的态度,当面一个鸡血一个佛系只会让娃无所适从。
3.放手:妈妈从孩子的教养中退出一些,给爸爸留一些空间跟孩子单独相处,接送、陪玩、检查作业、一起做家务都行。哪怕他刚开始做得没那么好,也要保持微笑。毕竟,前面的研究都告诉我们了:妈妈越努力,爸爸越放弃。
4.交流:从应对老师家访到提高娃的作文水平,均可邀请队友参与头脑风暴。每个同仇敌忾画SWOT图找辅导书报培训班的场景,都是父母们增进革命友谊的战场。争取把带娃变成全家共同的KPI!
毕竟,没有天生的“猫爸”,
只有被认定不能改变的“猪队友”。
参考文献
Allen, S. M., & Hawkins, A. J. (1999). Maternal gatekeeping: Mothers' beliefs and behaviors that inhibit greater father involvement in family work.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9-212.
Beitel, A. H., & Parke, R. D. (1998). Paternal involvement in infancy: The role of maternal and paternal attitud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2(2), 268.
Belsky, J. (1984). The determinants of parenting: A process model. Child development, 55(1), 83-96.
McBride, B. A., & Rane, T. R. (1998). Parenting alliance as a predictor of father involvem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Family Relations, 47, 229-236.
徐安琪, 张亮. (2009). 父亲育儿投入的影响因素: 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 中国青年研究, 2009(4), 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