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理论 | 易感性-压力-适应模型(vulnerability-stress-adaptation model)
整理者·殷锦绣
一、理论提出者及其著作
托马斯·布拉德伯里(Thomas Bradbury)和本杰明·卡尼(Benjamin Karney)
1、生平
托马斯·布拉德伯里(Thomas Bradbury),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临床心理学教授,主要工作是婚姻的研究与干预。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几项纵向研究,帮助解释婚姻是如何改变的,以及夫妻如何保持健康和牢固的关系。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约翰·坦普尔顿基金会(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的资助下,布拉德伯里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140多篇研究论文,出版了一本关于亲密关系的本科教科书,以及参与了三本书籍的编辑,其中包括《婚姻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Marriage)。
本杰明·卡尼(Benjamin Karney),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社会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亲密关系领域,话题涉及压力对婚姻过程的影响,军事婚姻中的离婚率,青年和年轻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低收入人群的婚姻。卡尼是《婚姻与家庭》(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家庭问题》(Journal of Family Issues)、《家庭心理学》(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人格与社会心理学》(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编辑委员会成员。除了多次获奖,卡尼还两次获得了国家家庭关系委员会的Reuben Hill研究和理论奖,以表彰他对家庭科学的杰出贡献。
2、发展历程
早期的婚姻研究往往基于横断数据,尽管也对研究者们理解婚姻具有重要价值,但难以揭示婚姻中的变化;虽然有纵向研究,但缺少系统的总结和梳理。
1995年,卡尼和布拉德伯里首次通过对 115 项围绕婚姻质量和婚姻稳定性而进行的追踪研究进行总结,概括提出了两百多个可能会影响婚姻质量和婚姻稳定的变量,结果发现,对婚姻稳定来说,除了以往研究中经常提出的如婚前同居、相似性、婚龄等,还有以下几类变量也同样值得关注:
01人格特质
大量的研究都发现,外向性、冲动性、愉快、诚实等品质能积极影响个体的婚姻满意度和婚姻稳定;而神经质则会负向预测婚姻满意度。某些人步入婚姻时就带有持续的易感性(enduring vulnerability),可能包括个体成长家庭里的不幸经历、受教育程度低、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拙劣的社交技能或者对婚姻的消极态度,这些都会增加离婚的风险。这些特征并不会使离婚必然发生,但它们会严重影响伴侣所遭遇的环境,还会影响到人们应对紧张的适应过程。如果伴侣足够幸运,遭逢的困难较少且较轻,即使那些应对和沟通技能拙劣的人也可能幸福地白头偕老。
02压力事件
不可预期的压力事件,如意外失业等,会导致婚姻稳定性和对婚姻的满意感都降低。几乎每一桩婚姻都必然会面临偶尔的压力事件,这需要伴侣彼此提供支持并适应新的环境。有些压力事件(比如一段时期的失业或重病在身)只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婚姻上,但另一些压力事件(比如怀孕、分娩和养育)则普遍存在。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打击结合起来也会出人意料地令人紧张(Randall & Bodenmann, 2009)。
03婚姻关系中的几类重要行为
包括婚姻互动、积极的情感表达、消极的冲突解决模式、逃避、对积极行为的回报和消极行为的惩罚等。当出现压力事件时,伴侣必须应对和适应,但根据伴侣们的易感性,有些人比另些人处理得更好。不能成功地应对压力事件会使得压力更严重,如果应对不力引起婚姻质量的下降,伴侣的应对能力或许会进一步受损(Neff & Karney, 2004),最终长年累月的不满就可能会引起婚姻不稳定和离婚。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Levinger, 1965)、行为理论(behavioral theory; Gottman, 1982)、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Bowlby, 1969)、危机ABC-X理论(crisis theory; Hill, 1949),卡尼和布拉德伯里认为,个人对压力的易感性、压力事件、适应过程三者存在相互影响作用,并通过适应过程影响婚姻质量,从而影响婚姻的稳定程度。
3、代表性著作
Karney, B. R., & Bradbury, T. N. (1995). The longitudinal course of marital quality and stability: A review of theory, method, and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118(1), 3-34.
二、理论观点
(Karney, Bradbury, 1995)
卡尼和布拉德伯里将变量间的影响关系绘制如上图。
路径A:压力事件影响适应性过程。大量横向研究证明,压力事件会在适应性过程中发挥作用。
路径B:持续易感性影响适应性过程。夫妻适应环境压力的能力也受到个人易感性的影响,配偶给婚姻带来的持续易感性,可能通过对配偶适应压力的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对婚姻结果产生纵向影响。
路径C:持续易感性影响压力事件。虽然许多压力事件可能是随机变量(路径D)的产物,但有些压力事件和环境其实是由夫妻自身的易感性造成的。夫妻双方在婚姻中所带来的持续易感性会导致个人和夫妻双方所遇到的生活压力事件和环境;因此,应该同时研究这两个因素对婚姻发展的影响。
路径E:适应性过程影响压力事件。不良的适应能力可能使压力事件持续或恶化,而适当的适应能力可能有助于缓解压力事件。
路径F:适应性过程影响婚姻质量。Bradbury和Fincham(1991)提出假设,夫妻双方在问题解决后评价问题解决互动的方式应该调节行为交换和婚姻满意度变化之间的联系。根据这一观点,对互动的评估也应该影响配偶如何处理随后的互动。
路径G:婚姻质量影响适应性过程。对婚姻质量的判断会削弱或增强夫妻有效解决婚姻问题、为彼此提供情感支持以及适应压力事件的能力。
路径H:婚姻质量影响婚姻稳定性。由于反复的适应失败,婚姻质量可能会下降,婚姻不稳定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
总之,我们过去的经验和先天的特质使我们具备了亲密伴侣的优点和缺点,某些缺点也就是能破坏我们有效应对压力和变化的易感性;我们的应对技能和其他适应过程决定了压力增加还是被控减少;夫妻成功适应的能力影响了婚姻的质量,同时婚姻质量反过来又影响适应能力。
在易感性-压力-适应模型中存在着反馈回路和交叉因素。归根结底,婚姻的质量取决于我们是谁(易感性)、我们遭逢的环境(压力)和我们应对环境的方式(适应性过程)三者的相互作用,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三个重要的因素还会彼此影响。
三、理论评价
这一理论优点显著:其一,该理论有效地将前人的四个理论融合在一起,不仅将影响婚姻关系的宏观因素、微观因素联结在一起;而且也提出了解释婚姻关系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机制;同时也对婚姻质量和稳定随时间变化而产生不同结果的现实给出自己的解释。其二,该理论可有效地指导实证研究,鲜明地提出数条可以解释婚姻质量或稳定的路径,而这些路径可以很好地在实证研究中得以检验。
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其一,忽视了婚姻质量与婚姻稳定间的复杂关系。虽然对婚姻质量和婚姻稳定的概念,研究者们很少产生混淆,但由于二者之间的高度正相关,因而很多研究者和实践者都会忽视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理论同样认为婚姻质量是可显著预测婚姻稳定的唯一指标,显然不及社会交换理论对二者关系探讨的深入、合理。其二,对压力事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压力事件的影响作用。
四、研究证据
由于易感性-压力-适应模型是一个综合模型,直接证明该模型需要大型纵向数据,先前的研究证据多为证明其中的部分路径,如:
路径A:压力事件影响适应性过程。如交流行为受到夫妻所面临的压力影响,例如,蓝领工人的失业(Aubry, Teffit, & Kingsbury, 1990)和空中交通管制员日常工作量的增加(Repetti, 1989)都与夫妻之间更多的负面互动相关;在两项日记研究中,消极的婚姻互动更可能出现在压力大的日子里,而且更可能出现在工作日,而不是周末(Bolger, DeLongis, Kessler, & Wethington, 1989;Halford, Gravestock, Lowe, & Scheldt, 1992)。
路径B:持续易感性影响适应性过程。如,夫妻对其原生家庭的自我报告与对自己婚姻抱怨的数量相关(Overall, Henry,& Woodward, 1974),也跟他们对婚姻制度的总体态度相关(Franklin, Janoff-Bulman, & Roberts, 1990);来自婚姻不幸或破裂家庭的孩子,成年后社交能力较差(Franz, McClelland, & Weinberger, 1991; Koestner, Franz, & Weinberger, 1990)。在其他相对稳定的变量中,夫妻的教育水平(Griffin, 1993)、人格(McGonagle, Kessler, & Schilling, 1992)与他们的婚姻互动质量直接相关,尤其是消极情感与配偶对伴侣行为的归因相关(Karney et al., 1994)。
路径C:如,父母离异和早期环境对成人成就和适应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很好的证实(Amato & Keith, 1991; Rogers,1990; G. E. Vaillant & Vaillant, 1990);童年时期的人格与成年后的成就水平有关(例如,Caspi, Bern, & Elder, 1989)。
路径E:适应性过程影响压力事件。如,较低的婚姻质量被发现可以预测心脏病发作后的长期恢复(Waltz, 1986),并且可以推断,患者和他们的配偶之间的行为交流可以调节这种效果。在对临床抑郁症患者的纵向研究中发现了更直接的证据,其中包括对其配偶情绪行为的直接观察(Hooley, Orley, & Teasdale, 1986)。
路径F:适应性过程影响婚姻质量。在问题讨论之前收集的生理唤醒基线水平可以预测婚姻满意度的下降(Levenson & Gottman, 1985)。
路径G:婚姻质量影响适应性过程。婚姻研究人员很少研究适应过程中变化的预测因子,因此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很少。然而,一项收集了新婚夫妇的社会情感行为的多项自我报告的纵向研究发现,配偶对婚姻质量的判断确实能预测伴侣行为的变化(Huston & Vangelisti, 1991; Noller, Feeney, Bonnell, & Callan, 1994)。具体来说,最初更满意的丈夫的妻子变得更深情,而最初更满意的妻子的丈夫在婚姻的前两年变得更少消极。
路径H:婚姻质量影响婚姻稳定性。一些最早的(如Terman, 1950)和一些最近的(如Kurdek, 1993)对婚姻的纵向研究发现,婚姻质量和婚姻稳定性之间存在联系。
在卡尼和布拉德伯里提出易感性-压力-适应模型之后,研究者开始尝试从整体上验证这一模型,如Langer等人(2008)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人格特征和慢性压力作为婚姻早期身体攻击发展过程的预测因素,发现丈夫的人格特征预测了他们自己的身体攻击和压力轨迹,以及妻子的压力水平和身体攻击;妻子的性格特征预测了她们的压力水平和身体攻击性,并预测了她们身体攻击;随时间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和妻子的压力变化都预示着身体攻击的变化
参考文献:
Karney, B. R., & Bradbury, T. N. (1995). The longitudinal course of marital quality and stability: A review of theory, method, and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118(1), 3-34.
Langer, A. , Lawrence, E. , & Barry, R. A. . (2008). Using a vulnerability-stress-adaptation framework to predict physical aggression trajectories in newlywed marriag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6(5), 756-768.
编辑 | 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