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POINTS

**自我满足感源于“社会比较”—我们与周围人的比较结果。
青少年正在自己的社交世界中形成新的自我感。在他们这一群体中,“社会比较”现象尤为显著。
新研究显示,相对于对自己的正面描述,青春期少女群体对对自己的负面描述记得更牢。
想要实现对社交媒体的有效管控,需要关注“自我比较”,以及“贬低女性价值的文化理念”等根深蒂固的本质因素。**

人们通常认为自我满足感取决于一个人对自身真实程度、价值观、个人目标和依恋关系的客观评价。但其中一项关键影响因素却是:我们觉得我们是否比得上别人。我们的职业、感情、财富是否都在正轨上?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认识的人,尤其是亲密好友或长期好友目前过的怎么样。我们是否应该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同样,我们通过与亲朋好友的体重、头发、衣服和皮肤进行比较来评估这一问题。简而言之,自我满足感并非只源于我们绝对的价值观,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比其他人更好还是糟糕。

以自吹自擂和洋洋得意为语言的社交媒体为“社会比较”注入了全新力量、使其更加显著、蔓延到全球维度。随着近年来一些报告显示青少年群体——尤其是青春期少女中抑郁症比例不断提高,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被认为是“用自我不满感影响青少年,从而导致青少年焦虑和不幸福”的元凶。即使心理学家们承认青春期少女抑郁症患病率与社交媒体使用率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于证明是社交媒体导致了抑郁症患病率上升,但人们依旧通常会坚持说:社交媒体肯定就是原因所在!因为我看不出还能有其他什么原因!

acfc711196c7fdfcc8f013a87f120b3.jpg

几乎没有人会说社交媒体上都是纯正面信息。实际上,我们可以将社交媒体视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金玉其外的垃圾食品大餐。甚至当青春期少女们清楚知道她们看到的不过是精心呈现、通常经过P图,而且都是很肤浅的照片,她们依旧会自惭形秽。

虽然她们知道她们看到的不过是有时她们所称的“面具”,她们也知道自己是在用自己乱糟糟的主观自我认知与别人精心打磨的假象在对比,但这些依旧于事无补。青春期少女们有时会谈到“cringebingeing(沉浸于一直刷那些让自己犯尴尬症的媒体账号内容)”——数小时沉浸在对“别人”,也或者说是网上别人资料的羡慕中,这些资料虽然光彩四溢,但实际上她们对此既不看重,也不欣赏。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我不满与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重点剖析青春期少女日常生活经历中的一些持续特征。

青少年对社会比较非常敏感。远在青春期少女开始使用社交媒体之前,在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十年前,女孩子们会与杂志和电视上的女孩或成年女性模特对比,然后感到自卑消沉。2001年,英国的一众家长、老师和政客们召开了一次“身体形象峰会”,以应对他们在青春期少女群体中所看到的因不切实际的模特形象而导致的自我形象危机。2007年,在大众呼声下,美国心理协会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来报告一项补充问题:纸媒与荧幕图像中对女孩的性欲化。要求女孩必须长成某种特定外在形象、取悦他人、成为别人喜欢的样子,这种来自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压力无处不在。导致青春期少女们自卑感的,是这些所被传递的信息,而不是信息传递工具。她们永远无法达到我们文化在女性外形方面所规定的理想标准,而且,在她们试图想要达成这些完美标准的过程中,也给她们的心理造成了重大伤害。

之所以青少年易于将自己与他人比较,按照别人的理想标准塑造自己,是因为他们正在试图参照他们的朋友、明星偶像、朋友们所尊敬的人,从而去构建新的自我身份,他们极易受到别人认可与否的影响——无论是在荧幕上、纸媒上、社媒上或是人际之间——因为他们自己并不确定自己外在形象如何、自己是谁。

当青少年们开心时,当他们觉得人生顺利时,他们更可能采用“向下比较”(谁比我更差一些?)而非向上比较(谁比我更好?)。当他们心情低沉时,似乎每个人都比他们更优秀更好,大多数的这种比较,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卑。

一项近期预发布的论文进一步研究了这一话题,该论文显示,青春期少女对负面言论的记忆要比对正面言论的记忆更深刻。这与正常成年人的健康自恋迥然不同。在有着健康自恋的成年人中,他们更经常“向下比较”,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而且会很快忘记别人给他们的负面描述,也或者根本不以为意。相反,在青春期少女群体中,负面言论深植于她们的自我认知之中,促使她们产生自卑感。

像Instagram一样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应该被管控,但对社交媒体的批评以及任何有效管控,都需要考虑到“自我比较”与“自我不满”这些复杂因素。即使社交媒体平台全盘整顿,因种种贬低女性的理念和标准而导致的负面情绪也依旧并不会消失。

另外,我们也不应忽视青少年与比自己“优秀”之人进行向上比较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近期我与The Female Lead的合作研究显示,当青春期少女关注那些代表着她们兴趣和志向的女性时,她们的情绪会得到提振。她们自己会清除那些她们曾经“cringebinging”的账号,平台算法也开始为她们推荐对她们来说更健康的内容。如果社交媒体需要被管控,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去看它可能造成的伤害,而是还需要了解它如何能够通过打击不健康文化理念来帮助青少年。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