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夫妻关系与夫妻互动
分会场二 2021年7月18日下午 15:40-17:10
地点:敬贤厅2F
性激素对人类择偶婚恋偏好的影响
韩柽炀1王彬1 刘宣文1
(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择偶婚恋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和文化现象。择偶婚恋除了会受当下社会文化习俗等人文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生理机制的影响。本文聚焦热点,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性激素对人类择偶偏好的影响。女性的择偶偏好受生理周期激素变化的影响,男性的择偶则会因为体内睾酮含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性激素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还会影响人类择偶决策的神经机制。未来的相关研究应从多维度交叉论证、被试的文化背景和个体间的差异等。
关键词:择偶,面孔吸引力,生理周期,睾酮,荷尔蒙
夫妻互动行为与婚姻质量的关系:变化还是相对恒定?
李清银1 贺琼1 方晓义1*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摘要:夫妻互动行为是预测婚姻质量的关键因素。前人研究多关注夫妻互动行为对婚姻质量的即时或长时作用,忽视了夫妻互动行为与婚姻质量的动态变化关系。因此,本研究同时采用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自我报告和行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4个研究探讨夫妻互动行为(合作,回避,攻击)对婚姻质量影响作用的跨婚龄和情境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体而言,研究一采用横向设计,对6个婚龄阶段共679对夫妻进行问卷调查,初步探讨夫妻互动行为对婚姻质量影响作用跨婚龄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二采用互动情境范式,对已参加过研究一的291对夫妻进行录像观察,探讨夫妻互动行为对婚姻质量影响作用跨情境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三和四采用纵向设计,对268对新婚夫妻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探讨夫妻互动行为变化对婚姻质量变化影响作用跨婚龄和情境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1)丈夫合作行为对自身以及妻子婚姻质量的影响具有跨婚龄的一致性;妻子攻击行为对自身以及丈夫婚姻质量的影响具有跨婚龄的一致性;丈夫回避行为对自身婚姻质量的影响具有跨婚龄的差异性。(2)丈夫攻击行为能显著预测妻子婚姻质量且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妻子攻击行为能显著预测自身婚姻质量且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妻子回避行为能显著预测丈夫婚姻质量且具有跨情境的差异性。(3)丈夫和妻子的合作, 回避行为变化均能预测其各自婚姻质量变化且具有跨婚龄的一致性; 妻子回避和攻击行为变化对丈夫婚姻质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跨情境的差异性。本研究在婚姻家庭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夫妻互动行为,婚姻质量,动态关系,跨婚龄,跨情境
丈夫加工配偶互动行为时的脑连接组预测婚姻质量
马姗杉1 方晓义1*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摘要:婚姻质量对个人有着重要影响,但在婚姻的最初几年却呈下降趋势。建立个性化的婚姻质量预测模型有助于制定及时且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保持或改善婚姻质量。考虑到婚姻互动会对婚姻幸福产生横向和前瞻性的影响,夫妻互动中的神经反应可能会为预测婚姻质量的神经基础提供借鉴。本研究采用最近开发的机器学习方法-基于脑连接组的预测建模,通过对25对中国新婚夫妇在加工他们配偶的互动行为和一般化的情绪刺激时,以及在静息状态下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分析,以检验夫妻对配偶的互动行为的独特的脑连接反应模式是否能够可靠地预测他们自己和伴侣13个月后的婚姻质量。结果显示,丈夫在加工和回应配偶的互动行为时,涉及多个大型网络的功能连接可以显著预测13个月后他们自己的婚姻质量,并且这种预测具有性别特异性;而在加工和回应一般化情绪刺激时,以及在静息状态下的脑连接模式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预测作用。本研究表明,夫妻互动时丈夫在大规模神经网络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婚姻质量的差异性,并且强调了性别差异的存在。这些发现为确定可靠的神经成像生物标志,以发展婚姻早期的婚姻质量干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婚姻,连接组,夫妻互动,机器学习,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