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家庭中的情绪过程与影响
家庭中的情绪过程与影响
分会场一 2021年7月17日下午 15:40-17:10
地点:乐海厅3F
中国家庭情绪教养过程的生理机制
韩 卓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摘要:从文化性与时效性视角探索与检验中国城镇家长在观察儿童经历消极情绪时伴随的生理过程,继而探索这些生理过程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家长在儿童需要时提供合适的情绪教养行为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家庭,情绪教养过程,生理机制,儿童经历,消极情绪
创伤心理的家庭影响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周 宵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摘要:青少年是重大灾难后的高危人群,其心理问题更严重、持久。例如,有研究发现汶川地震8.5年后,依旧有4.8%和30.0%的中学生分别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实际上,重大灾难发生后,我国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学校系统都会积极地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干预。既然如此,为什么青少年灾后心理问题还持久地存在呢?究其原因在于青少年最终要回归家庭,其父母也是灾难的受害者,也会出现心理创伤,家庭创伤没有解决势必会对孩子产生持久的消极影响。为有效地缓解重大灾难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仅要从社会和学校层面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更要从家庭系统的角度考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机制并进行干预。为此,我们将从创伤代际传递的视角考察了父母心理创伤对其孩子PTSD的影响,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出发探究了青少年创伤心理反应发生发展机制,从生态系统观的视角构建了灾后青少年心理创伤干预的社会-学校-家庭整合联动方案。
关键词:青少年,PTSD,抑郁,家庭影响机制,干预,整合联动
中国学前儿童校外教育参与的初步探索及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任丽欣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摘要:参加兴趣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学前儿童的日常,但是却较少有研究考察了兴趣班的参与程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在此次初步探索中,考察了如下具体问题:(1)兴趣班参与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2)特定的家庭因素(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如何与兴趣班的参与水平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兴趣班参与和儿童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家庭中的特定因素在其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借鉴意义。该系列研究表明,儿童发展和家庭教育领域的研究者需要关注儿童在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生活,并进一步考察其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学前教育,校外参与,特定家庭因素,非线性关系
家庭情绪教养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崔丽弦
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学系
Abstract: Emotion socializ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emotional and social competences. Emotion regulation serves an underlying mechanism explaining why emotion socialization links to chil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Literature has been primarily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problems but not much on positive development such as prosocial behavior. Thus, in the current talk, I will first review theoretical models of emotion-related parenting and review literature on the role of fami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ympath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Then I will discuss some of our studies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emotion socialization(both parental and peer), emotion regulation,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
Key words: emotion socialization, adolescent, emotion regulation, prosocial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