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互动与婚姻关系”调查结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婚姻家庭咨询专家方晓义教授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婚夫妻互动与婚姻关系的动态变化关系:情绪情感的中介作用”(项目批准号:31971017),该项目主要探讨夫妻互动形成与发展过程对婚姻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
课题组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了解影响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并据此建立预测婚姻关系的模型,发展有针对性的婚姻关系提升方案。为了更好地探索中国文化对夫妻关系的影响作用,课题组成员研发了有关夫妻性格匹配、互动模式、关系模式、新婚发展任务以及家务分工等涉及到婚姻不同方面的量表。
2021年3月10日,课题组通过微信正式发布问卷调查,很快得到了热烈响应,大家不仅亲自参与问卷调查,而且还纷纷转发问卷链接,在不到24小时我们就收集到了近650份问卷!
大家的参与对于我们团队后续的研究非常重要,在此本课题组将简要呈现一下目前的调查结果,帮助大家了解我国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同时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后续的正式研究!
一 问卷调查参与者基本情况
- 性别与婚龄分布
由图1我们可以得知:
1、结婚五年之内的夫妻最具有参与热情,随着结婚时间的增长,参与者人数逐渐下降。当然,这也可能与年轻夫妻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更多有关。
2、相对于男性,女性对于婚姻关系更为关注。无论是哪个婚姻阶段,女性的参与人数都远远高于男性。
图1 参与者婚龄和性别分布
- 地区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的参与人数最多,其次是四川以及江浙地区,而西部地区参与人数比较少。这个结果一方面可能受微信宣传送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反应了不同地区对婚姻的不同关注程度。
图2 参与者地区分布
- 养育情况
由图3可知,此次调查的参与者中参与度最高的是小学生父母和没有孩子的夫妻,没有孩子的夫妻中大部分都是婚龄5年内的新婚夫妻,这说明新婚夫妻和小学生父母对我们的研究热情较高,其次是学龄前儿童父母和幼儿父母。
图3 养育情况基本分布
(注:如果有多个孩子,则反映的是第一个孩子的情况)
二 主要调查变量中的性别和婚龄差异
- 性格差异
下图(图4)展示了男性和女性报告的自己与配偶的性格差异情况。【注:性格特征得分越高说明越符合该项性格描述,性格差异得分=自评自己性格特征得分-自评配偶性格特征得分】
从图4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报告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1)双方都认为自己与配偶在细心方面的性格差异最小;
(2)男性的报告显示,他们认为自己除了情绪表达弱于配偶,在其他性格特征上都表现得比配偶明显,尤其体现在他们认为自己更为独立、更为理性;
(3)女性的报告则显示,她们认为自己更外向、更活跃、更主动,并且更善于情绪表达,但是在果断性、独立性和理智上则弱于配偶;
(4)男性和女性的报告都显示,通常来说,女性的情绪表达强于男性,而在果断性、独立性和理智上不及男性。
图4 男性和女性报告的性格差异
从图5可以看出:
(1)除了婚龄段为0-5年的女性,其他阶段的男性和女性参与者均报告自己在总体性格上的得分高于配偶,这可能是因为本次性格调查中涉及的都是符合社会赞许的性格特征,使得参与者倾向于给自己更高的得分;
(2)不同婚龄段的夫妻报告的性格差异有所不同,根据男性的报告,20-25年婚龄的夫妻间性格差异最大,而女性报告则显示,15-20年和25-30年婚龄段的夫妻间性格差异最大。
图5 不同婚龄段的性格差异
(注:此图的性格差异是各项性格特征差异的总和)
- 夫妻关系模式特征——家庭地位和家庭卷入
2.1家庭地位
家庭地位是反映夫妻关系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结果表明(如图6所示),男性们普遍认为自己和配偶的家庭地位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女性们认为自己的家庭地位是高于配偶的。
图6 家庭地位的性别差异
图7显示:不同婚龄段的女性报告的自己/配偶的家庭地位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婚龄段的男性报告的自己的家庭地位也不存在差异,但是不同婚龄段的男性报告的配偶的家庭地位存在不同,具体而言,婚龄15-20年的男性认为自己配偶的家庭地位是最高的,而婚龄20-25年的男性报告的配偶的家庭地位则是最低的。
图7 不同婚龄段的家庭地位
2.2家庭卷入
家庭卷入反映的则是个体对家庭的投入程度,如图8所示,男性和女性都认为女性对家庭的投入是更多的。
图8 家庭卷入的性别差异
从图9可以看出:
(1)男性和女性的报告都显示,各个婚龄段中的女性对家庭的卷入更多,并且这种差异在女性报告中更为明显;
(2)此外,不同婚龄段的男性报告的自己/配偶的家庭卷入之间都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婚龄段的女性报告的配偶的家庭卷入也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不同婚龄段的女性报告的配偶的家庭卷入存在不同,具体而言,婚龄0-5年的女性和婚龄30年以上的女性认为配偶的家庭卷入程度较高,高于其他婚龄段女性的报告。
图9 不同婚龄段的家庭卷入
- 夫妻家务分工
3.1日常家务(洗衣做饭等)
从图10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都呈现出主要由妻子承担家务是日常家务分工中最常见的模式,多于共同承担模式和主要由丈夫承担模式。
图10 日常家务分工模式
从图11可以看出:0-5年婚龄段参与者的报告显示三种家务分工模式分布比较均衡,在其余的婚姻阶段中,依然是以主要妻子承担家务为主,但是在结婚15-25年的夫妻中,主要妻子承担家务的模式比例更高于其他阶段。一般来讲,这个阶段的夫妻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并且孩子在中学,因此夫妻更有可能对于家务的分工有了新的方案。相对于其他婚龄阶段,中学生母亲普遍承担了更多的家务。
图11 不同婚龄段的日常家务分工模式
3.2与孩子直接相关的家务(照顾、教育孩子等)
从图12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都认为涉及孩子的家务仍然主要由妻子承担的。并且有趣的是,可能与社会赞许性有关,女性认为主要由妻子承担模式的比例高于男性,主要由丈夫承担模式的比例低于男性的报告。
图12 涉及孩子的家务分工模式
从各个婚龄段的参与者的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图13):主要由妻子承担这一模式的比例都在半数以上,而由丈夫主要承担这种模式在各个阶段的占比都比较低,说明在涉及孩子照顾方面的家务上,女性通常是主要承担者。
图13 不同婚龄段的家务(涉及孩子)分工模式
- 夫妻互动行为模式
4.1 五种常见的夫妻互动行为模式
(1)友好主导和友好服从
这一模式包括了两种情形。一种是当夫妻中一方以友好的方式主动发起或引导互动时,另一方能以友好的方式协同、配合对方的互动节奏;另一种是当夫妻中一方以友好的方式进行回应或配合对方时,能引发另一方主动做出友好行为。这一模式下双方的行为都是友好的,其中一方是主导者,一方是回应/协调者。
(2)敌意主导-友好服从
当夫妻中一方以攻击性的、自我中心的、自私的、傲慢的消极方式发起互动时,另一方仍能够以友好的方式进行回应和协调。
(3)敌意主导和敌意服从
这一模式也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当夫妻中一方以攻击性的、自我中心的、自私的、傲慢的消极方式发起互动时,会引发另一方充满埋怨的或是无助的、不信任的消极回应;另一种是当夫妻中一方以埋怨的、回避的、冷漠的方式进行应对时,会引发另一方产生充满攻击性的、强硬的负面行为。这一模式下双方的行为都是敌意的,其中一方是主导者,一方是回应者。
(4)敌意主导-敌意主导
当夫妻中一方以充满攻击性的、自私的、傲慢的方式发起互动时,另一方以同样具有敌意的方式进行回应。
(5)友好主导-敌意服从
当夫妻中一方以友好的方式主动发起或引导互动时,另一方以冷漠的、回避的方式消极地进行回应。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2夫妻互动行为模式的性别和婚龄差异
从图14可知:
(1)男性和女性的报告都显示这5种互动模式都存在于夫妻互动中;
(2)男性和女性的报告具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我来想办法”“我们一起”或“听你的”“你真好”的友好主导和友好服从互动模式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类似于“你走开”“对不起,别生气啦”的敌意主导-友好服从互动模式,再次是类似于“是你的错”“算我错得了”或“哼,不想理你”“爱理不理”的敌意主导和敌意服从互动模式,较低的是类似于“你神经病啊”“你才神经病!”的敌意主导-敌意主导互动模式,最低的是“和我玩嘛”“再说吧”的友好主导-敌意服从互动模式。但是丈夫比妻子报告了更多的类似于“你神经病啊”“你才神经病!”的敌意主导-敌意主导行为模式。
图14 不同类型互动模式的出现频率
如图15所示,不同阶段中,各种互动行为出现的频率存在差异,友好主导和友好服从行为模式出现次数最多的在是0-5年婚龄段的参与者中;敌意主导-友好服从行为模式较少出现在15-20年婚龄段的参与者中;敌意主导和敌意服从行为模式,敌意主导-敌意主导行为模式和友好主导-敌意服从行为模式呈现出相似的结果,10-15年婚龄段参与者的报告的这几类行为模式的出现次数明显高于0-5年婚龄段的参与者,其他的几个阶段间则没有明显区别。
图15 不同婚龄段下各互动模式频率分布
- 夫妻关系质量和稳定性
图16和图17表明,参与此次调查的男性和女性的婚姻稳定性和质量之间都没有明显差异。
图16 婚姻稳定性的性别差异
图17 婚姻质量的性别差异
图18和图19表明,不同婚龄段的个体间的婚姻稳定性和质量存在差异。婚龄在10-15年的夫妻报告的婚姻稳定性和质量都处于最低水平。本研究结果符合前人研究发现的“婚姻质量和稳定性U型曲线理论”,即婚姻质量和稳定性通常随着婚龄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再升的趋势。
图18 婚姻稳定性婚龄发展趋势
图19 婚姻质量的婚龄发展趋势
三 各调查方面与婚姻质量和稳定性的关系
- 性格差异与婚姻关系
表1的结果表明,夫妻的性格差异对婚姻质量和稳定性具有不良的影响作用,性格差异越大,婚姻质量和稳定性越差。但在结婚时间长的夫妻中,性格差异大的负面影响要小于对年轻夫妻的影响。当婚龄超过20年时,性格差异甚至没有什么的不良影响了。
(注:浅灰色底纹表示该群体中的夫妻性格差异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深灰色底纹则表示负向且显著)
- 夫妻关系模式(家庭地位和卷入)与婚姻关系
根据表2和表3的结果,我们可知,参与者对于自己和配偶家庭地位的评价以及对家庭的投入程度的评价对婚姻质量和稳定性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双方较高的家庭地位和较高的卷入水平有利于夫妻关系,且在不同的婚龄段起到的影响大小不同。此外,总体来看,参与者报告的配偶的家庭地位和家庭卷入更影响婚姻质量和稳定性。
(注:浅灰色底纹表示该群体中自己或配偶的家庭地位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深灰色底纹则表示负向且显著)
(注:浅灰色底纹表示该群体中自己或配偶的家庭卷入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深灰色底纹则表示负向且显著)
- 家庭分工与婚姻关系
从表4和表5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女性来讲,丈夫承担的家务量越多,女性报告的关系质量和满意度越高;对于男性来讲,他们承担的家务量与夫妻关系无关。此外,在0-5年婚龄段,10-15年婚龄段,15-20年婚龄段中,男性承担的家务越多,伴随更高的夫妻关系质量和/或稳定性,但是在30年以上婚龄段中,男性承担的家务越多,却伴随更低的夫妻关系质量和稳定性。
(注:①浅灰色底纹表示该群体中家务分工情况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深灰色底纹则表示负向且显著;②家务分工得分越高,说明丈夫承担家务越多,得分越低,说明妻子承担越多)
(注:①浅灰色底纹表示该群体中家务分工情况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深灰色底纹则表示负向且显著;②家务分工得分越高,说明丈夫承担家务越多,得分越低,说明妻子承担越多)
- 夫妻互动与婚姻关系
根据表6的结果,我们可知,无论是对于男性还是女性,以及不同婚龄段的参与者,各种互动模式的出现频率都会影响婚姻关系(婚姻稳定性和质量)。并且,不同类型的婚姻互动模式对婚姻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友好主导和服从,敌意主导-友好服从这两种互动模式伴随着更稳定、更好的婚姻关系,而敌意主导和服从,敌意主导-敌意主导以及友好主导-敌意服从互动模式则伴随着更不稳定,更不满意的婚姻关系。
(注:浅灰色底纹表示该群体的婚姻关系会受到对应的夫妻互动行为频率的正向影响,深灰色底纹则表示负向影响)
供 稿:方晓义婚姻家庭研究小组
撰 稿:陈子源
编 辑:闫锦、王玥宁
美 编:崔琪、代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