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家姻心理 家姻心理平台 9月24日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心

作者:孙梓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17级本科生
我爱心理学 心理学不爱我

#FIVE时刻#
会做的题总是出错觉得自己是个小five;
发消息到群里突然冷场没人搭理就感觉大家都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小five;
定下的各种目标完不成觉得自己是个小five;
高考没考出理想成绩感觉自己是个小five;
就连小编写不出满意的推文也觉得自己是个小five……
(英文单词5与废物发音相似)

1.png
假设经历了失败就是废物,这个世界就是five组成的世界,因为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会经历大大小小的糟糕透顶的事,可以说无论是谁(屌丝、学霸、自个儿家倒霉孩子,别人儿家聪明娃儿......)都会有“five”时刻。

最近豆瓣上有一个叫“985废物引进计划”的小组挺火的,“985”(特指中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39所一流大学)和“废物”放在一起不禁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矛盾感。

2.png

网络上能搜索到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各省份中985大学录取率最高的天津市也不过只有5.8%,还有十多个省的985录取率不超过1.5%。

可以说每一位能考上原985院校的学子都是超越了千千万万同龄人才脱颖而出的“别人家的孩子”,是家长们时常称赞、孩子们暗中“柠檬”的对象,如果连这些学霸都开始自称废物了,更多想考名校却遗憾落榜的同学恐怕才真是感觉有被冒犯到。

虽然有被冒犯到,但也让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吧!

3.png
从985five小组里的讨论来看:

网友1:戏谑自称“小镇做题家”,靠着题海战术闯过高考,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综合能力不足以应对难度骤然提高的学业任务;
网友2:从双非本科拼死拼活考研到名校,却因为缺少相应的学术能力训练而被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差距打击得灰头土脸。
N网友:从名牌大学毕业却找不到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工作,要么无奈地接受一份待遇不足以匹配自己“985”毕业生身份的工作,要么干脆直接“失业”,整天浑浑噩噩迷茫失落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4.png

不知道大家和这群小伙伴有没有同样的迷茫和失落。

拼命努力来到梦寐以求的学校却发现很难去适应,每天都丧丧哒;

好不容易毕业了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禁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

这一切似乎看起来很糟糕,闯过了家长们如此看重的高考关,如愿以偿上了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一切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顺利的发展。

曾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意气风发,能够拯救世界,成为伟大的人,然而离开家开始独自面对生活的暴击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茫茫人海中再普通不过的“废物”,想实现过去的理想是这么得难,有时候甚至在对自己的怀疑和否定中丢失了自己。

5.png

不过,垃圾尚且能通过分类来找到新的价值,如果废物也要分类的话,也有一群不曾放弃努力的废物。

他们可能说着丧丧的话并且总是把各种自嘲挂在嘴边,但从来没有真正放弃努力,四六级没过那就再背半年单词刷几套卷子继续考,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重新看看自己的简历有什么缺陷请人修改,被喜欢的人拒绝了也能在喝够了哭够了之后振作起来积极生活……就算是废物,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努力的可重复利用废物!

6.png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这样描述失败:

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是失败。但是,那些与命运作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的接近这种失败。

因此最后想要告诉可爱的小five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如意、糟糕的、与预期相悖且令人窒息的事件,不要畏惧一时的挫折与失败,只要还怀着再来一次、重新出发的勇气和信心,失败就不只是失败,还是滋养我们的养料。

打不到five的只会使five更加强大,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了six、seven、eight、nine and ten!

7.png

小编语
如果本文的部分内容诱发了你瞬间的负面情绪,这时请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消极中也是可以获得积极的力量哟!

策 划:方晓义
撰 稿:孙梓芯
编 辑:代莹莹
美 编:纪圆媛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