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家姻心理 家姻心理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心

作者:蒋火山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18级本科生
喜欢软软糯糯的小火山

“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系列推文旨在陪伴高中生小伙伴们通过专业且有趣的职业兴趣测试,了解自身性格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与专业,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首期推送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与相关研究帮助大家了解职业生涯探索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探索。

1.png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十年磨剑,梦驻清华”。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每年千千万万的考生来说,考名校就是他们甚至是整个家庭的梦想。但还有一些考生,他们考上了人人向往的名校却又选择主动退学。比如在今年的高考中,来自湖北襄阳四中的王宇航,以699分获得了全市第二的好成绩。但在2018年,他就已经参加了高考,而且被清华大学录取,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进入清华大学后,他觉得专业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觉得不适合自己,于是选择了退学复读。实际上,近年来像王同学这样“名校退学”的例子并不少见,网络上有许多相关的媒体报道。

表1 部分媒体报道
2.png
PS:报道引用自“澎湃新闻”及“尖叫吧”。

曾参与过招生工作的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李煜教授在接受报道时提到,高分考生进入大学后退学,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对报考的专业不了解,或盲目跟风报考,或受家长意志影响,结果入学后对所读的专业不喜欢甚至厌恶,导致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引自“澎湃新闻”)。

3.png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还有一些研究专门分析了考生的填报志愿行为,比如巨天珍等人(2015)随机选择了甘肃省各地、县市共15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分析考生的高考填报志愿行为,结果发现,学生在报考志愿时首先考虑的是大学综合排名情况,占比为64.33%,其次才考虑专业。当无法兼顾心仪的学校与目标专业时,学生更偏向于选择心仪的学校

这些结果反映出高中学生在填报专业时,对自身认识不够充分,盲目性较大的问题,还有一些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刘喆, 张秋君, 2016; 乔惠, 孙志强, 2017)。
毫无疑问,进入大学的专业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人生未来发展的关键选择之一,然而专业选择盲目、进入职场工作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着,这不仅会给学生的大学学习带来一些困扰,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曾妍, 2013)。而缓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专业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职业生涯探索意识。

那么,职业生涯探索到底是什么?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为何如此重要?

1职业生涯探索的含义
4.png
(图片来源:千库网)
职业生涯探索(career exploration)是指个体在探索动机推动下,对于自我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环境进行探索,形成一定技能、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反馈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的发展和整合(曲可佳, 邹泓, 2009)。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探索是明确职业角色的一个主要途径,是个体通过对自我和环境的探索,获得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其中,

  • 自我探索

指个体对于自我内部特征,如人格特征、价值观、兴趣和能力的了解和评价;

  • 环境探索

指个体对于不同职业的性质、内容和前景等各方面职业信息的了解和认识(曲可佳, 2010)。

职业生涯探索的研究起源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对职业发展阶段的研究。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把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创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其中,职业探索期(15-24岁)是工作准备期间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个体开始更多地了解自我,做出职业决策,为就业做出各种准备。职业生涯探索不仅是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决策的前提(曲可佳, 邹泓, 2009),而且研究发现,有过职业生涯探索的个体在工作后能够体验到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能感及职业成就感(Werbel, 2000)。

5.png
(图片来源:千库网)

2职业生涯探索的重要性

对于身处选择未来方向“十字路口”的高中生来说,较早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相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2.1 满足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6.png

(图片来源:千库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的樊富岷教授认为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职业规划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致的(王海晋, 边婧, 2007)。同时,心理学有关青少年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从14岁开始会趋向稳定,而对于职业的喜好和价值观也是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脱离了少年早期盲目、随性的幻想,逐渐变得现实和具体,这时的学生们会开始真正地开始考虑未来职业的选择(赵士果, 2008)。美国的职业生涯专家金斯伯格也认为,处于11-17岁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不仅有了独立的意识和价值观念,而且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和增强,在职业需求上体现出的特点是:不仅注意自己的职业兴趣,而且注意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沈登学等, 2003),这再次说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已经对未来职业有更加全面且实际的考虑。
可见,在高中进行职业生涯探索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在这个发展阶段对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理想及决策等方面探索的需要,帮助学生思考自身未来的规划,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型态,做出最佳的职业生涯决策,而不被眼界、偏见等外界环境因素所影响。

2.2 减少高中生未来发展中的失误

7.png
(图片来源:千库网)
当前,许多高中学生们疲于“应试”,疏忽了对自身的长远规划,导致他们在选择大学专业时的盲目,不知道该如何择校择业,结果在进入大学后发现专业与自己的想象、兴趣或是能力不符,于是就可能出现和前文事例一样的情况,选择退学复读,或是将来被迫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又需要改行、“跳槽”。这些选择虽然都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但都会比他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做原始积累,消耗大量的个人和社会资源,造成一些浪费(昝晓英, 2012)。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探索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力所及,提高对自我的认知水平,从而尽早实现定位与定向相结合、专业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刘喆, 张秋君, 2016)。从高中分科、志愿填报到未来职业都选择适合的方向,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能够自觉且能动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在进入相关领域后能够以较高的专业素养贡献个人价值。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减少一些选择的失误,在未来获得更加持久的发展,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规划人生的主动性和连贯性

8.png
(图片来源:千库网)

2.3 适应高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9.jpg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新高考方案提出不再分文理科,除了语数英,学生还需要在其他学科中再选择3个,如北京、山东等今年执行新高考政策的四个省份实行的是“3+3”选科模式,而如河北、福建等2021年执行新高考政策的八个省份将实行“3+1+2”选科模式(引自“高三网”)。

表2 新高考方案
10.png
PS:内容引用自“高三网”和“百度知道”。
11.png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这样的变化体现出两个特点:凸显学生的选择性和以专业为导向(许芳杰, 2018)。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考验着学生的选择能力。因为学生在选择科目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兴趣、个性特长、未来职业期待等,还要关注想选择的专业需要参考高中哪些学科的成绩,以此选择既适合自身能力又适合未来规划的科目,以最优的组合进行学习。

于是,“生涯规划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站上了教育改革的前台”(刘静, 2015)。不难看出,高考改革的方案要求学生们改变以往只专注提高分数的学习方法,更多关注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和对未来的科学规划,这就对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提出了现实的需求
12.png
(图片来源:千库网)
因此,在高中阶段甚至更早进行职业生涯探索不仅有利于当下个体的学习与发展,也有利于其未来成长之路。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职业生涯探索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发展潜能,如果未来发展道路能够和我们的特质相吻合,我们或许能够获得更加顺畅且快乐的成长,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等等!这时候wuli机智聪明勇敢的小伙伴们可能会说,这些道理咱都懂,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呢?
别担心!贴心的小编团队都为大家想到了,不信请看后续推文的广告词:

如果你想了解当前专业且有意思的职业兴趣测试!
如果你想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
如果你想探索与自己匹配的职业类型以及适合的专业!
继我们的爆款“学科前景分享”系列推文和“热门专业及王牌院校分享”系列推文后,“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系列推文将整装出发,继续陪同小伙伴们一起来体验职业生涯探索的奇妙之旅。

因此,赶紧上车,我们一起出发去旅行叭!

总结
在高中阶段甚至更早进行职业生涯探索不仅有利于当下个体的学习与发展,也有利于其未来成长之路。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职业生涯探索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发展潜能,如果未来发展道路能够和我们的特质相吻合,我们或许能够获得更加顺畅且快乐的成长,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参考文献:
巨天珍, 易雪琴, 王治和, 杨纳名, 王兴. (2015). 高考志愿填报行为分析. 时代教育, 23, 158–159.
刘喆, 张秋君. (2016). 从高考志愿填报看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社科纵横, 7, 162–165.
刘静. (2015).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 教育发展研究, 10, 32–38.
乔惠, 孙志强. (2017). 从专业选择与职业目标确立方面看大学生职业规划. 内蒙古教育:B, 1, 11–12.
曲可佳, 邹泓. (2009). 职业生涯探索的结构、方法及影响因素. 心理科学进展, 2, 442–450.
曲可佳. (2010). 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 (Doctoral dissertation, 北京师范大学).
沈登学, 孔勤. (2003). 职业生涯设计学. 四川大学出版社.
王海晋, 边婧. (2007). 职业规划走进中学. 好家长, 21, 2–3.
许芳杰. (2018).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教育参考, 6, 42–46.
曾妍. (2013). 从高中毕业生专业选择看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Doctoral dissertation, 湖南大学).
赵士果. (2008).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探析. 现代教育论丛, 7, 41–43.
昝晓英. (2012). 浅析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9, 36–37.
Werbel J D. (2000). Relationships among Carer Exploration, Job Search Intensity, and Job Search Effectiveness in Graduati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7, 379–394.

策 划:方晓义
撰 稿:蒋祎诺
编 辑:代莹莹
美 编:张译可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