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访者说主创同学 来访者说

在挑选咨询师时,我们可以见到一些关于咨询师的介绍:

1.webp.jpg

2.webp.jpg

这些都是关于咨询师的【咨询流派】的介绍。

心理咨询的不同流派对于人类心理、生活困境和治疗方法的基本假设不尽相同,也可以说每一个流派都有其自己的一套关于人类心理的“世界观”。

研究表明,各流派的咨询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这些流派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过,选择一个自己更认同更合拍的流派,就好像找到一个能够“力往一处使”的盟友,是在选择咨询师时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3.webp.jpg

我们在后台收到了一些关于咨询流派的问题留言,在之后的一系列推送中,我们会向大家介绍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并从来访者的角度向大家分享不同流派的咨询体验。

希望大家在挑选咨询师时,也可以选到“合拍”的流派。

目录(上)

01- 精神分析 | 咨询中会发生什么?

02- 精分中的重要概念 | 无意识与早年经历的影响。

03- 心理动力学疗法与精神分析的关系 | 要坐在躺椅上吗?

注:方便起见,本文将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咨询统称为“精神分析取向疗法”,在第三部分将对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进行区分。

4.webp.jpg

01. 精神分析取向疗法是什么?

精神分析取向疗法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最经典的流派之一,其对无意识、自我防御机制等的探索,为其他理论流派开创了先河

大部分心理咨询的理论在之后的发展中都受到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个精神分析治疗中的片段:

哈维女士是一个32岁的美术师,她在进行她的个体精神分析心理咨询。

哈维对咨询师愤怒的叫喊:“说话!回答我的问题!你从来不在合适的时候问问题。”

咨询师问了她这让她想起了怎样的早年生活

哈维表示,这让她想起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在她小时候经常冲她喊叫,“当她冲我喊的时候,我感到越来越糟。”

在一段工作后,咨询师又问她,“如果我没有像你要求的那样回答问题,你想到了谁?”

哈维回答说:“你表现的样子就像是我,我就像是其他人:我的母亲、姐姐。我妈妈会经常莫名其妙的冲我喊叫,我会对自己说我不该去争斗,但是其实我想要喊回去!”

在精神分析取向疗法中,咨询师并没有过于纠缠于现实的问题,(即咨询师有没有在合适的时候问问题),而是把来访者的行为更多的看做是潜意识和早年经历导致的移情的结果。

因此,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促使来访者回想早年生活,并进行了相对宽泛的提问(请来访者自由联想:想到了什么),这是精神分析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情境。

而这些都是基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

5.webp.jpg

02. 无意识与早年生活

(一)无意识与自我防御机制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够完全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动机。我们常说,“下意识”、“冥冥之中”或者是“宿命”——

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拒绝了我的男朋友的好意,我好像总是下意识拒绝他人的好意。

冥冥之中,我又卷入了一段混乱的性关系,我也说不明白为什么。

我经常陷入一种莫名的痛苦里面,仿佛这就是我的宿命……

而这些也是精神分析非常看重的“无意识”。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意识只不过是人们心理中极其微小的组成成分,而心灵的绝大部分都通过自我防御机制隐藏了起来,在无意识中储存着我们所有的经历、记忆以及被压抑的种种感情。

6.webp.jpg

自我防御机制一般就是在无意识水平上运行的,它帮助我们应付各种层面的焦虑:

那段记忆太痛苦了,所以我现在完全记不起来了(压抑)

尽管我的前任已经出轨了,但我不相信他不爱我了(否认)

一个人无法接受自己的性欲望,他反而去说他人都是充满性欲的(投射)

……

而精神分析疗法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无意识动机。治疗的意义在于:揭示症状的含义、揭示个体行为的原因以及揭示那些阻碍个体健康机能的被压抑的内容。

7.webp.jpg

(二)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而精神分析师可能会说“三岁看老”。

生命最早期与养育者的互动,对于个体的人格塑造至关重要。

费尔贝恩认为,“我们对他人的喜好是由于他们引起了我们对养育者依恋的共鸣,童年早期人际互动的途径和基调早已奠定了爱的基本范式。”

(注:精神分析流派下分支众多,虽然均认同早期发展的重要性,但具体理论不尽相同。这里只举出其中一个例子。)

8.webp.jpg

查尔斯是一位中年来访者,他的问题是反复短暂发作的抑郁和退缩

他的母亲是一个坚定地乐观主义者,她总是欢欣雀跃,从不表达悲伤。他记得,有几次他偷偷听到母亲在反锁的卧室里哭泣,但她很快就出来了,并挂上一如既往的笑容。

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从未感到自己与母亲有情绪联系,他觉得自己被拒斥在她对一切事物的真实感受之外。

经过精神分析治疗,他开始理解,自己间或出现的抑郁、感到完全绝望无意义的反复时期,是自己与父母的情绪核心的宝贵联系

精神分析理论给出了一个可能让人感到惊讶的解释:

只有在抑郁的时候,他才能感到与父母的联结,而当他感到快乐和成功时,他感到与父母的联系被切断了。因为早年与母亲悲伤的情绪联系受到分裂和压制,无法谈论、无法发展的情绪,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出来。

因此,精神分析治疗会比其他流派更多的关注过去,尤其是早年与父母的关系。咨询师会更多的从早期经历对当下生活困扰的影响角度,去进行分析。

9.webp.jpg

03.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区别

如果你对精神分析有一定了解,你可能会想起这个:

10.webp.jpg

而使用躺椅是传统的精神分析的标志:

精神分析是密集、长期的咨询,一般一周咨询次数至少三次,咨询时长可能长达数年。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着眼于重建(修通)来访者的人格,并且更多的使用自由联想处理来访者的幻想。

但是,找到一个合格靠谱的提供精神分析的咨询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来访者可以询问咨询师是否具有长期被分析的体验(即咨询师自己作为来访者,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体验,原则上应超过300h)。

相比而言,现在更常被使用的心理动力学疗法,依旧是基于精神分析的理论,但是时间更短且更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动力学疗法往往定位在具体的目标上(例如,改善人际关系),不会使用躺椅,频率较低(一周一到两次),且咨询师可能会适当使用支持性的干预策略(例如,鼓励、共情、提供建议等。)

11.webp.jpg

但总体来说,基于精神分析理论的治疗,由于在无意识层面的工作特性,需要大量的细致探索和稳固投入的咨访关系,咨询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曾奇峰老师说过,“(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在一个人造的环境中重现童年的成长现场,帮助来访者重新过一个健康的童年。”

作为心理动力学咨询的来访者,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很少的感受到咨询师的干预和指导。那是一个没有太多“人工裁剪”的空间,真实的感受和欲望反而长出了丛林。

在下一篇推送中,我们会继续介绍精神分析取向治疗中的治疗过程、方式以及来访者的体验

标签: 心理咨询, 精神分析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