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

作者:婚姻家庭研究咨询中心
北师大中国婚姻家庭研究小组
我们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专注于中国婚姻与家庭研究,致力于将实用有趣的学术成果分享给大家。

本期作者
陶莞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大三本科生
中国婚姻家庭小组成员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和世界的持续发展,不仅对于今年即将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家长们的压力也是和学生不相上下的。很多家长本身就一边在担心着疫情的走势,一边还要兼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看到自己即将大考的孩子只要有一点不好好学习、偷懒上网等表现,就非常地焦急,为此还会和孩子发生矛盾和冲突。今天的推送就针对这种情况,特地给各位家长们分享一些关于陪伴孩子应对中高考的身心方面的小建议。

1.jpg

一、自我调整

在想着如何去陪伴孩子之前,作为家长自身的状态也是需要先关注和调整的。因为我们自身近期也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来源包括疫情、工作、孩子的学习等等,这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可能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影响到孩子,甚至助长一些矛盾和冲突。家长们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调整:

(1)可以和自己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等倾诉近期的压力;

(2)试着改变看问题的方式。有时候当孩子松懈一些、注意力不集中一些的时候,父母就可能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不重视学习,其实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一个孩子出现这些情况,一定会有一些原因,父母要和孩子去沟通,看看孩子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然后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3)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正念冥想等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家姻心理应激自助平台首页的“放松冥想”模块可跟随音频练习放松和冥想)

另外,父母要注意的一点是,当自己有压力的时候,不要直接把自己的压力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要学会自己处理和面对那些压力。或者直接告诉孩子,自己现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让孩子比较理解此时此刻父母的情绪和行为。

二、如何陪伴孩子
【1.了解孩子的状态和情绪】

疫情之下的中高考对于孩子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大考的压力了,其中还有很多不同的因素都会给他们的状态和情绪带来影响,所以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处境以及面临的种种压力是很有必要的。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影响可能来源于:

(1)受到疫情影响,回归学校时间短,原来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变得有些陌生,复习计划和生活节奏更是需要自己重新规划,确保不会再有大的变动;

(2)面临人生的重大考试,自身的期望以及父母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

(3)无法出门,青少年旺盛的精力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强行压抑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4)失去了与同学和老师的联系,减少了孩子正常的社会联结带来的影响。

以上这些只是比较主要的,每个孩子所面临的压力各不相同,这就是需要家长去了解和关心的。(更多关于孩子面临的考试焦虑的处理可阅读本系列上一篇文章:《陪伴孩子应对疫情下的中高考|孩子的焦虑在哪》)

【2.保证规律的作息】

很多研究都发现,睡眠剥夺会显著地降低人的认知能力如学习和记忆(徐健等,2016 ),同时也会使人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李自强等,2016 )。对于考生来说,如果因为压力或其他原因而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很可能就会影响到白天的学习效率,那么由此就会引发更多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的睡眠和饮食,保证他们有规律的作息,这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有好处的。

【3.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当父母批评责骂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的听觉通道就会关闭,根本听不到父母在讲什么。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对话:

妈妈看到即将高考的小A没有学习却在玩手机,于是很生气地说:“天天就知道玩手机,是不是非要我把手机给你没收了才肯好好学?”
小A:“我每天学那么久,你却只看到我玩这么一两分钟手机!”
妈妈:“我看你天天学习也心不在焉的,你这样怎么考得上XX大学?”
小A:“你知道什么?不用你管!”
……

2.png

在紧张的复习期间,很多家长只要看到孩子拿起手机或者打开电脑上网就会非常焦急,立刻禁止和责备孩子,而这往往也会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争执,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果家长和孩子的情绪都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冲突是很容易发生的,而冲突的结果却不会是问题的解决。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呢?

妈妈:“小A,是不是学累了?”
小A:“还行,妈妈,刚才小B给我发消息问我要不要明天出门一起学习,我觉得这样我也能效率更高一些。”
妈妈:“这样挺好。我看你最近无精打采的,妈妈挺担心你的啊。”
小A:“最近压力确实挺大的,感觉自己一个人在家学习效率有点低,但我觉得和小B一起互相监督会好一些的。”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肯定总是想要他们健康快乐,同时也想看到他们拿到一个好的成绩,所以这样的心情所引起的焦虑和压力也是正常的,但指责往往带给对方的是攻击和不理解,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则会带来真诚的沟通。有时候,同样是关心和担忧,换一种表达方式,结果会大不相同。

3.png
【4.表达支持】

孩子在这段时期最需要的其实就是身边人的支持和理解,即使孩子可能不会明显地表现出他们的需求,但来自朝夕相处的家人的支持其实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问题,自己每天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操心和唠叨孩子的学习,为什么孩子却好像总觉得家长很烦,有时候还会争执吵架呢?家长当然是支持孩子爱孩子的,孩子其实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但是我们一般不会直接地去表达,而是通过一些行动去间接地表达,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些误解,因为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其实并不能够很清楚地接收到家长唠叨背后的关心支持等积极情感,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的是其中可能包含的家长的焦虑与指责,这也就会引起他们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沟通出现问题,使互相理解受到阻碍。而直接的表达,比如“加油!再坚持两三个月就好了!”“如果觉得太累了不要自己忍着,可以跟我们讲。”“相信你可以的!”可能说出来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可以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家长的关心,能够接收到这种力量。

所以,不管孩子在自己眼中表现得如何,多用直接的语言去表达鼓励和关心,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来自家人的理解对于此时独自奋战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和力量。

最后祝愿每一个面对人生重大“战役”的孩子都能如愿以偿,祝愿家长和孩子们都健康快乐!

参考文献:
徐健,颜崇淮. 睡眠剥夺降低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进展(2003).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30, 196-199
李自强, 秦晔, 苏彤, 潘霄, 崔轶, 严进, 唐云翔. 睡眠剥夺对个体情绪的影响及其机制(2016).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37, 1397-1401

作者:婚姻家庭研究咨询中心
北师大中国婚姻家庭研究小组
我们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专注于中国婚姻与家庭研究,致力于将实用有趣的学术成果分享给大家。

本期作者
苏娃浔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生
中国婚姻家庭小组成员

自杀已成为我国14~ 34岁群体的首位死因(Phillips, Li, & Zhang,2002)。中学生 5个人中就有 1人曾经考虑过自杀。男、 女生自杀 意念报告率为16.7%和 24.3%,自杀计划报告率为5.6%和7.7%,自杀行动报告率为 2 .9% 和 3.0%(季成叶 & 陈天娇,2009)。

自杀者在自杀之前都会经历矛盾和痛苦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想要结束生命,一方面想要求助,希望有人能够帮助他们。几乎所有自杀者在自杀之前都会因为矛盾和痛苦向身边的朋友、亲人等发出各种求救信号。他们寻求的是结束严重的痛苦,而不是真的想结束生命。
1.jpg

2020年5月16日下午一条微博惊动了不少网友
“这个世界,永别了”配上了割腕的照片
看到这条消息的网友开始紧急寻人
由于女孩资料所在地是上海,大家求助当地警方
与此同时
评论区还有一股暖流不断涌动
无数网友安慰这位女孩
当晚,女孩被救了回来,随后也发微博表示
“我被救回来了,看到你们的留言很感动,要不然就赖活着吧。”

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信号,施以援手,自杀就是可以防止的。

2.jpg

那如何才能防止自杀呢?

一是要识别可能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尽早做一些预防工作,就可以防止把自杀想法付诸于自杀行为;二是要敏感地抓住自杀者自杀前发出的求救信号,采取适当的行为,也能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

3.jpg

一、自杀危险因素

2020年5月20日,江西赣州,一名11岁男孩站在高楼护栏外欲轻生。警方接警后将他拉回室内并暖心激励他。原来,男孩的父亲身患癌症,母亲在外地打工,一人承担医药费及家里所有开支。但妈妈的批评让他觉得内疚,认为自己是个负担,遂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只要我死了,就不会生病花钱了……”面对孩子自责,民警鼓励他:“你不是负担!你是英雄!记住!你是英雄!”

青少年的认知、自我调节等功能还尚未成熟,不一定能够积极处理遇到的压力、负性事件。当生活中遇到巨大的变故时,如若青少年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可能会让青少年踏上不归路。因此,当发现青少年正在经历以下危险因素时,老师、父母等应引起重视,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引导,培养对待应激事件的积极态度和成熟的应对方式。

重大生活事件

比如丧亲、破产、家庭功能不佳与变化、人际冲突与孤立等
躯体疾病

严重的躯体疾病如残障、癌症等;

精神疾病

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成瘾等;

个人或家族自杀史

家族中有自杀史或者个人曾自杀未遂;

4.png

二、求救信号

如果很不幸,我们没有阻止事情往自杀方向发展,我们还有其他机会。一般来说,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发出求救的信号,这些信号实际上是想引起父母、教师等周围人的注意,希望有人能够得到帮助。若老师和家长等周围人能够及时识别青少年自杀者发出的求救信号,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引导,还能拯救其生命。

· 消极的情绪——我真的很难受

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一段时间都存在各种消极的情绪:悲观、抑郁、焦躁不安、无助、无望、无价值感、异常强烈而无法宣泄之愤怒或仇恨等等。

文章开头发微博的女孩,在实施自杀以前,也曾发过多条微博透露自己的消极情绪。

如果那几条微博能够像女孩与世界告别的微博一样引起注意,如果有人能早点注意到女孩的“求救信号”,也许这场自杀就不会发生。

当你注意到你身边有人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无法缓解,请你多关注一下,也许这是他自杀前发出的最后的求救信号!

突然的改变——我的身体在求救

除了情绪以外,身体也会主动发出其他求救信号。

  1. 学习态度和方式的变化:突然对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学习态度和方式突然变得消极、无法专心等;
  2. 作息习惯的变化:睡眠质量下降、难以入睡、易醒等;
  3. 与人交往的变化:突然变得回避交往、突然非常主动进行社交等;
  4. 其他变化:严重抑郁后的突然平静、食欲下降、身体状态不佳等等。

当然,这些也可能只是身体状态不佳或者其他原因的表现,但我们谁也无法保证它不是危及生命的信号,所以请不要轻视它。

厌世的言语——我不只是说说而已

扬州一名14岁的男孩,因为厌倦父母争吵不断,从29楼跳下去,以最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自杀之前还曾经劝阻自己的父母:别吵了,再吵我就跳楼!可是正在气头上的夫妻二人没有顾及儿子的心情,也没有把儿子的话当真。最终儿子跳楼时,两人还在争吵,根本就没注意到精神崩溃、痛苦不已的孩子……

很多人总会把自杀者的一些厌世言论当作开玩笑,或者认为“真正想自杀的人是不会把自杀挂在嘴边的”、“天天把自杀挂在嘴边的人可惜命了”。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大部分自杀者由于其矛盾和痛苦的心理,在采取自杀行动之前,会与身边的人谈论与死亡相关的事情,比如轻生的念头:“没有我所有人都会更好”、“活着一点意义都没有”;自杀计划;自杀方法等等,希望引起注意得到帮助。

如果有人与你谈论自杀相关的事情,请不要掉以轻心,也许他在说救命。

也许有人会误以为他们在威胁,但是,请记住,即使是威胁,也可能成真

奇怪的行为——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

有的自杀者也许没有在言语上直接表达与死亡相关的事情,但是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立遗嘱、将心爱之物分赠他人、清理自己所有的东西、写告别信、极端和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这些突如其来的交代后事的行为,也许是他们另外一种求救信号,希望能够得到注意,希望有人能阻止他们。

最后说两句

如果你身边有人正在发生以上的情况,请你:

·不要批评、指责或者拒绝他们
·不要表现惊慌失措
·不要做出无法保证的承诺
·不要否认或者忽视他们的感受
·不要阻止他们用哭泣等方式宣泄情绪
·不要忽视或轻视他们的自杀想法
·不要答应为他们的自杀保密
·如果自杀危险系数很高,不要让其独处,并帮助其去除身边的自杀危险物品
·冷静、耐心地倾听与陪伴
·直接询问其自杀意念
·让他们相信可以得到帮助,并鼓励、帮助他们寻求帮助
·求助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Phillips, M. R., Li, X., & Zhang, Y. (2002). Suicide rates in China, 1995-99. Lancet, 359(9309), 835-840
季成叶, & 陈天娇. (2009). 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及其与心理-情绪障碍的关联. 中国学校卫生, 30(02), 112-115

作者:婚姻家庭研究咨询中心
北师大中国婚姻家庭研究小组
我们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专注于中国婚姻与家庭研究,致力于将实用有趣的学术成果分享给大家。

本期作者
罗明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18级本科生
中国婚姻家庭小组成员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随着疫情状况好转,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复课。但复课不过短短数周,各地都不断有学生自杀的现象发生,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新闻也层出不穷。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而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自杀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研究,在美国每2小时就有1名青少年进行自杀,2003年,青少年因为自杀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肿瘤、艾滋病、出生缺陷、心肺疾病的人数的总和(Michelle等,2004)。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青少年自杀也呈现上升趋势(Phillips,2002)。任何一个家庭都很难承受丧失子女带来的痛苦,子女自杀有时还会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做些什么才能避免出现孩子自杀的情况呢?

1.png

一、识别孩子自杀前的危险信号

青少年发生自杀前通常都会发出一系列的自杀求救信号:消极的情绪、突然的改变、厌世的言语、奇怪的行为。点击阅读关于孩子自杀前危险信号的相关内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如何及时发现青少年的自杀信号

作为父母,发现孩子有以上消极的行为时,务必要敲醒警钟,不要忽视孩子向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更不要将这些信号当成是玩笑或者是对父母的威胁。

2.png

二、了解孩子自杀时的特点
1.冲动性

国外研究表明,具有冲动性人格特质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自杀的意愿(Hull-Blanks等,2004)。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冲动性的特点,他们有时只是“冲动自杀”,而这种自杀冲动通常只会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孩子想要自杀的意愿通常是由于长期的负面情绪所导致的。

2.矛盾性

其实大部分人对于自杀的感觉是极其复杂的,青少年也是如此,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纠结矛盾,他们有时候会想逃离令人痛苦绝望的现实世界,但心中却也同时存在想要继续活着的希望。孩子有时候并非真的想要自杀,而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

3.固执性

当孩子具有自杀的倾向时,他的想法和行为就会变得僵化,情绪反应和动作也变得简单固执,似乎他们脑海只能想到自杀这件事,而无法觉察到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3.jpg
2020年5月27日,西安一男子贴吧直播“头孢配酒”自杀被警方连夜救下

三、给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家长的建议
1. 在孩子有不良情绪的时候,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让情绪升级

每个人都会有不良情绪,但疫情或者平时未得到及时处理的压力又会进一步刺激不良情绪的发生。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缓解,日积月累就可能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父母首先要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其次,父母要能够共情孩子的这些情绪反应;再次,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放松或者降低孩子的不良情绪;最后,父母要理解孩子情绪所要表达的深层需要,并寻找满足孩子深层需要的途径。

要想理解孩子的深层需要可以参考情绪取向疗法(EFT)的观点:情绪是引发行为的重要关键,而安全感是维持关系的基础。像愤怒、暴躁可能只是表层的情绪,比如,当孩子对父母指责:“你怎么这么晚才回家!”时,而情绪背后隐含着“我需要你的陪伴”这样的深层需要的信息,孩子其实是渴望被关怀陪伴的。有时孩子会有不良的情绪,如焦虑、愤怒、无助、激惹、内疚、麻木等,其实这些情绪背后隐藏着孩子的深层需要,作为父母应该试着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深层需要是什么。

以下是关于如何安抚孩子情绪的案例分析(万红刚,2014):

孩子说:“我的大脑中常出现一些想法,我想到未来参加工作了,别人总是不能公正地对待我,总是要求我对别人要宽容。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我让着别人?为什么我总是被欺负?我想到这些,就觉得现在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面对孩子的抱怨与诉苦,有的家长可能会这样粗暴地回应:“欺负你一次两次的又能咋的?还不活了吗?像你这点小事都受不了,以后进入社会,还能干嘛?”

但其实简单粗暴地回应是不合适的,作为父母应该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传递出关心,提供支持与陪伴。

父母可以这样说:“我看到了你平时努力学习,想要和周围的朋友好好相处,但是他们总是欺负你,你一定觉得很难过,很悲伤,很痛苦,是不是因为其实在你心里也想和他们一起好好相处?是不是你也想得到公平对待?”

作为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多和孩子进行沟通,积极倾听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着他们,在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让情绪升级。

4.jpg

2. 与孩子沟通,找到孩子产生自杀倾向的原因

美国自杀协会前主席帕佛说过:“防止自杀的最有效途径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导致该行为的发生的原因”(EDITORIAL,2000)。青少年的认知、自我调节能力还尚未完全成熟,不一定能很好地处理消极情绪和巨大压力。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经历了重大生活事件、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又或者有家庭自杀史等。

作为父母,我们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建立与孩子的信任,深入地了解孩子。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连面对死亡的勇气都有,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好害怕的?让孩子意识到自杀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家庭成员之间灵活的、合适的交流可以让青少年减轻他们的紧张感和焦虑感。我们有必要在孩子出现负性不良情绪时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寻找孩子自杀的关键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出困境。

以下是一个关于如何沟通的案例分析(万红刚,2014):

孩子说:“爸爸妈妈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我。我在学校里受欺负,他们从来没有站在我这一边为我说过一句话。我越来越讨厌他们,他们总是对我讲大道理,虚情假意的,我都不愿意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了。”
面对孩子的委屈与无助,父母往往会抱怨道:“我也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父母不妨换一种对孩子沟通的方式:“我知道你很委屈,很难过,爸爸妈妈也有些地方做的不太好,你能不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让你这么难过吗?孩子,爸爸妈妈在生你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父母,我们也不断地学习如何做好父母,你能告诉我们,我们怎么做或者做些事情才会让你感觉好受一些?”

用开放、乐于倾听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寻找孩子想要自杀的背后的原因。

5.jpg

3. 改变过去与孩子的互动方式,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

家庭与孩子的联系最为紧密。作为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大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期望与青少年自杀有一定关系。父母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从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应给与孩子合理的期望,不要过于严苛。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的交流也会恶化,这时青少年很容易感到孤立无援,却又没有值得倾诉的对象,也无法表达自己压抑的情绪。家庭互动中,父母与子女之间还会出现冲突,而冲突背后可能是我们尚未被满足的心理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划分为:生理的需求(如睡眠、饮食)、安全需要(如生命安全、健康保障)、归属和爱的需求(如爱情、友情)、尊重的需求(包含自尊和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如理想实现)。出现家庭冲突时,父母也可以从以上角度思考孩子所缺失的需要,并适当地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家庭是一个整体系统,而家庭内部的成员发生改变时,对整个系统也会产生改变。根据家庭治疗系统论的观点,正反馈表明系统需要修改原有模式。如果孩子与父母长期处于一个不良的家庭关系而需要进行改变时,正反馈可以将家庭生活中的小的变化进行放大,从而使得家庭系统可以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比如父母可以改变以往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从一些比较粗暴、直接的沟通方式,转变为一种有效的沟通,真正地关心孩子的发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这时的孩子就会更能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从而使父母更能理解孩子的需求,进一步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5.png

4. 尊重孩子的人格,抛弃“家长思维”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无论孩子有生理缺陷、犯了错误或存在其他问题,父母都不应该因为他们年龄较小就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应该营造与孩子同伴式的平等关系,尊重孩子的人格。要用平等、爱护的角度呵护孩子的成长。不要用“家长思维”想当然认为孩子有自杀倾向只是为了让父母感到被威胁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5. 收好危险物品,与孩子保持一定联系

家长要收拾好家里较尖锐危险的物品,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生活,保持平和的心态,也防止孩子产生自杀冲动后,能直接接触到危险物品实施自杀意图。

此外,还要多与孩子保持联系,用行动告诉孩子家长是关心孩子的,多陪伴孩子,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但请不要试图将孩子关在家里,因为孩子也需要和与自己的朋友保持联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 寻找专业的帮助

及时寻找专业的帮助时非常必要的,家长可以拨打心理咨询热线,或者带着自己的孩子进行现场专业的心理咨询、医院面诊等。

本文最后附上了各地高校开通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专业人员咨询帮助,相信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咨询人员能提供一些合适的建议。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的,此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青少年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程度很高。家安心安,为人父母,我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最好的年华离去。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你抬头发现,明天会更好~

附:部分危机干预热线及机构

6.png
另附中国心理学会推荐的心理服务热线:

7.png
8.png
9.png
10.png
11.png

参考文献:
Michelle, Ann, Moskos, Jennifer, Achilles, & Doug, et al. (2004). Adolescent suicide myths in the united states. Crisis.
Phillips, M. R., Li, X., & Zhang, Y. (2002). Suicide rates in China, 1995-99. Lancet, 359(9309), 835-840
EDITORIAL. Suicide and suicide attempts in adolescents: Committee on adolescents. Am Acad Pediat,2000,105(4 Pt 1):841-562.
Hull-Blanks, E. E. , Kerr, B. A. , & Kurpius, S. E. R. . (2004). Risk factors of suicidal ideations and attempts in talented, at-risk girls. Suicide & Life Threatening Behavior, 34(3), 267-276.
解荣章, 马芳, & 朱丽华. (2002). 青少年自杀及预防对策. 中国健康教育, 018(003), 176-177.
万红刚. (2014). 积极陪伴:父母不可不知的亲子互动模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9), 51-53.
季成叶, & 陈天娇. (2009). 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及其与心理-情绪障碍的关联. 中国学校卫生(02), 22-25.

作者:家姻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心

地理科学属于理科,专业方面可以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类:自然地理以地形、地质、气候、海洋等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而人文地理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为研究对象。

大学期间,地理科学需要修读地图与遥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

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地理科学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地理科学毕业后,大家都在哪里工作呢?

1工程测量
1.jpg
岗位描述

测量人员

大型建设集团往往会招聘一些能够胜任建筑或土地测量工作的人员,需要地理专业人员提供知识与技能支持。该岗位的工资视入职时间不同,大概在3K-9K间,平均月薪在6K左右。

注意事项

1)部分技术岗位需要长期开展室外工作,工作环境较为艰苦。

2)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2互联网公司
2.jpg
岗位描述

软件或数据工程师

该岗位主要设置在阿里、百度、华为、高德等互联网公司,涉及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这一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组成的交叉学科,主要是帮助互联网公司进行GIS研发。

该岗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薪资大约在8K-10K之间。

注意事项

该类岗位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较高,如果具有硕士学位,在就业方面会更加有利。

3公务员

岗位描述

可以选择在地质局、国土规划局、环境保护局、水务局、水文局、气象局以及城市规划局等相关单位工作,提供相应的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推动工作的开展。薪资待遇与所在部门级别与地区有关。

注意事项

这些岗位的竞争较为激烈,且许多岗位逐渐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

4学校
3.jpg
岗位描述

中学教师

如果你热爱教育,那么可以选择去自己喜欢的城市或学校做一名地理老师。工作稳定,有寒暑假可以休息。但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地理学科对教师的需求相对较少。

薪资待遇与学校层次、学校所在地区相关。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带毕业班、工龄10年以上的地理老师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其他地区3000-6000元不等。

大学教师

大学教师也是地理学人的就业方向之一。地理学相关专业的教师需同时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相比较中学教师,有更多的科研责任与压力。大学教师的薪资待遇视职称、课题、论文等情况有所不同。

注意事项

1)中学地理教师需要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

2)在大学从事地理科学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一般均需要获得博士学位。

3)投入教育行业,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与能力,还需了解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5新闻出版
4.jpg
岗位描述

编辑

可以在出版社从事地理图册的绘制与编辑工作、儿童青少年地理知识科普文撰写与编辑工作。薪资待遇方面,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为例的话,编辑岗位的工资大概在7K左右

注意事项

1)编辑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与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摄影文字功底。

2)如果决定往该方向发展,最好能够在大学或研究生期间选择一家出版社进行实习。

总结

可以看到,许多行业都有地理学人的身影。但是,由于一些行业性质或岗位要求,地理专业的人才需要兼得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或者新兴技术往往需要尖端的地理学人才。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选择相应的岗位。

作者:家姻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心

新高考科目设置将采用“3+1+2”模式,其中1为选择性科目,从物理和历史科目中进行选择,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可见历史在选科选考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1.jpg
历史作为研究人类文明一般发展历程的学科,其在大学阶段的一级学科主要包括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文化遗产等专业。

不同的一级学科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有所差异,如历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断代史、专题史、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史等;考古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国考古学、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学理论、考古绘图、田野考古学概论等。

那么,历史学类专业的毕业生都在哪里工作呢?

1学校
2.jpg
岗位描述

中学教师

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师是历史学人就业的重要去向之一。如果你热爱教育,喜欢和青少年打交道,可以选择喜欢的城市或学校工作,将自身专业知识传播给青少年。

教师职业也是当前“996”工作制中的一股清流,一年拥有13个月工资以及寒暑假。中学教师相比较小学教师,需帮助学生为中考或高考做准备,因此可能承担更多的教学压力。

中学教师的职称设置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评定标准为:思想品德、知识水平、专业能力等。中学历史教师的薪资待遇因职称、工作量以及地区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大学教师

在高等教育中担任教师也是历史学人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高等教育中的历史学类专业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岗要求教师拥有相关专业研究生学历。

岗位分为科研岗和行政岗,科研岗要求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职称评定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评定标准包括:教学与科研成果、外语等级以及其他相关资质。行政岗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等。

大学教师的薪资待遇因职称、工作能力、学校发展状况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注意事项

教师要求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获得相关资质;大学教师对学历及学校层次要求较高,特别是科研岗。

2文化事业单位
3.jpg
岗位描述

历史文献研究员等

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成为历史文献研究、文物系列展览内容设计员、文物展览配置活动策划专员。

各省市县乡镇的文博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县乡镇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的不断完善,对历史学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历史学人在这些单位中主要从事文物和史料的挖掘、鉴定、整理、分析及编写报告等相关的工作。职称评定从低到高依次为:初级、中级、高级。

以某省会城市的中级雇员招聘为例,若实行佣金制,佣金包含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个人部分和个税,社保按照企业社会保险政策缴纳,住房公积金按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相关政策缴纳。中级雇员佣金每年6-10万元,工资数额根据所聘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等予以核算。

注意事项

1)博物馆要求历史文献研究员为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有的单位要求本科专业需为考古学。

2)有的单位对学历层次有一定的要求,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有的单位要求一定的职称,如中级职称。

4)有的单位要求毕业后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验。

岗位描述

讲解员、双语讲解员

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基地、档案馆等单位从事科普宣传、讲解以及日常运维等工作。

具体包括:负责藏品的日常管理、分类管理、点交上架等工作;开展与藏品相关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和参与馆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对展览进行支撑保障工作;熟悉、理解、记忆展馆的相关知识。可进行展品介绍,并具备自己的讲解风格。

注意事项

1)这些岗位还需具备其他相关知识与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服务意识等。

2)双语讲解员需要一定的外语能力。

3企业
4.jpg
岗位描述

古玩、字画等鉴定估价师

确定其真伪,并估算其价值的人员,工作内容包括:
1)了解鉴估物品的情况、特点;
2)观察鉴估物品的外观或对其进行检测,确定物品的真伪、质量优劣、新旧程度及残损情况;
3)估算物品价值;
4)填制鉴定结果证明或定价单等相关单据。

注意事项

1)具备较好的职业操守;

2)要求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独立、科学地做出评判;

3)有行业准入资格,需要有文物艺术品鉴定师资格,等级依次分为三级、二级、和代表最高水平的一级。
岗位描述

文秘

文秘也是历史学人毕业的去向之一。文秘是负责文章、公文写作与编辑,协助日常办公管理等的岗位。历史学专业学生凭借其在人文学科中的培训,在该岗位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洞见与优势。

注意事项

1)还需要其他相关能力,如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公关能力,特别是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

2)企业招聘显示某大型国企在潍坊的项目综合秘书岗位月薪5000元,深圳某中型企业董事长办公室秘书月薪为7000-11000元。

3)工作环境较为舒适,职业发展路径多为行政路线。

岗位描述

导游

导游也是历史学人毕业的去向之一。导游是为游客组织安排旅行和游览事项,提供向导、讲解和旅途服务的人员。工作内容包括:介绍旅游线路及游览注意事项;带领游客游览,并重点介绍景点特色、典故、传说等;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检查随队人员数及其他安全情况;处理随队游客突发情况等。
5.jpg
注意事项

1)需要有从业资格证,需要具有较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

2)导游因其工作性质,在游览风景名胜的同时,面临着经常出差的情况,常面临连续工作或休息的情况,工作强度也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

3)导游的收入来源包括工资性收入、业务提成、绩效奖励等,收入个体间差异较大。企业招聘显示在杭州导游起薪为5000-8000元/月,广州10000-15000元/月,承担出境游业务的导游月薪可达20000元。

4)导游是与市场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受市场需求影响。在转为管理岗外,资深导游是导游职业发展目标。导游人员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

4新闻出版
6.jpg
岗位描述

编辑

历史学背景毕业生可凭借其历史学的背景优势,从事历史专业相关,或者通用文字编辑工作,包括文稿的组织、修改和编排,以供报刊和书籍的出版等。历史学人可以从事新闻媒体、教育出版行业中的编辑工作。

注意事项

1)编辑工作对文字功底的要求较高。如果想从事编辑工作,需要在大学期间找一家媒体或出版公司实习。

2)在企业招聘中显示,注册地为北京的教育、文化公司对于大专或统招本科起的历史学科内容的编辑起薪从5000—10000元不等。在事业单位或参与事业单位管理的,收入受相应职级和津贴水平的影响,总体相对较好。

3)编辑的工作环境为室内,工作时间为常规,但任务分工具体,工作强度因任务的情况有所差异。

4)编辑从职称上可分为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等。

总结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增强文化软实力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国家文博系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即使在当前就业严峻的情况下,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等相关专业也依然保持良好的就业态势。

历史学类毕业生的就业面看似狭窄,但依然可以凭借扎实的历史知识与能力,在新闻出版、企业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等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而不只局限于教育领域或文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