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应对疫情下的中高考|给家长的建议
作者:婚姻家庭研究咨询中心
北师大中国婚姻家庭研究小组
我们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专注于中国婚姻与家庭研究,致力于将实用有趣的学术成果分享给大家。本期作者
陶莞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大三本科生
中国婚姻家庭小组成员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和世界的持续发展,不仅对于今年即将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家长们的压力也是和学生不相上下的。很多家长本身就一边在担心着疫情的走势,一边还要兼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看到自己即将大考的孩子只要有一点不好好学习、偷懒上网等表现,就非常地焦急,为此还会和孩子发生矛盾和冲突。今天的推送就针对这种情况,特地给各位家长们分享一些关于陪伴孩子应对中高考的身心方面的小建议。
一、自我调整
在想着如何去陪伴孩子之前,作为家长自身的状态也是需要先关注和调整的。因为我们自身近期也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来源包括疫情、工作、孩子的学习等等,这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可能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影响到孩子,甚至助长一些矛盾和冲突。家长们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调整:
(1)可以和自己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等倾诉近期的压力;
(2)试着改变看问题的方式。有时候当孩子松懈一些、注意力不集中一些的时候,父母就可能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不重视学习,其实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一个孩子出现这些情况,一定会有一些原因,父母要和孩子去沟通,看看孩子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然后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3)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正念冥想等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家姻心理应激自助平台首页的“放松冥想”模块可跟随音频练习放松和冥想)
另外,父母要注意的一点是,当自己有压力的时候,不要直接把自己的压力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要学会自己处理和面对那些压力。或者直接告诉孩子,自己现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让孩子比较理解此时此刻父母的情绪和行为。
二、如何陪伴孩子
【1.了解孩子的状态和情绪】
疫情之下的中高考对于孩子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大考的压力了,其中还有很多不同的因素都会给他们的状态和情绪带来影响,所以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处境以及面临的种种压力是很有必要的。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影响可能来源于:
(1)受到疫情影响,回归学校时间短,原来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变得有些陌生,复习计划和生活节奏更是需要自己重新规划,确保不会再有大的变动;
(2)面临人生的重大考试,自身的期望以及父母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
(3)无法出门,青少年旺盛的精力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强行压抑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4)失去了与同学和老师的联系,减少了孩子正常的社会联结带来的影响。
以上这些只是比较主要的,每个孩子所面临的压力各不相同,这就是需要家长去了解和关心的。(更多关于孩子面临的考试焦虑的处理可阅读本系列上一篇文章:《陪伴孩子应对疫情下的中高考|孩子的焦虑在哪》)
【2.保证规律的作息】
很多研究都发现,睡眠剥夺会显著地降低人的认知能力如学习和记忆(徐健等,2016 ),同时也会使人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李自强等,2016 )。对于考生来说,如果因为压力或其他原因而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很可能就会影响到白天的学习效率,那么由此就会引发更多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的睡眠和饮食,保证他们有规律的作息,这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有好处的。
【3.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当父母批评责骂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的听觉通道就会关闭,根本听不到父母在讲什么。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对话:
妈妈看到即将高考的小A没有学习却在玩手机,于是很生气地说:“天天就知道玩手机,是不是非要我把手机给你没收了才肯好好学?”
小A:“我每天学那么久,你却只看到我玩这么一两分钟手机!”
妈妈:“我看你天天学习也心不在焉的,你这样怎么考得上XX大学?”
小A:“你知道什么?不用你管!”
……
在紧张的复习期间,很多家长只要看到孩子拿起手机或者打开电脑上网就会非常焦急,立刻禁止和责备孩子,而这往往也会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争执,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果家长和孩子的情绪都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冲突是很容易发生的,而冲突的结果却不会是问题的解决。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呢?
妈妈:“小A,是不是学累了?”
小A:“还行,妈妈,刚才小B给我发消息问我要不要明天出门一起学习,我觉得这样我也能效率更高一些。”
妈妈:“这样挺好。我看你最近无精打采的,妈妈挺担心你的啊。”
小A:“最近压力确实挺大的,感觉自己一个人在家学习效率有点低,但我觉得和小B一起互相监督会好一些的。”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肯定总是想要他们健康快乐,同时也想看到他们拿到一个好的成绩,所以这样的心情所引起的焦虑和压力也是正常的,但指责往往带给对方的是攻击和不理解,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则会带来真诚的沟通。有时候,同样是关心和担忧,换一种表达方式,结果会大不相同。
【4.表达支持】
孩子在这段时期最需要的其实就是身边人的支持和理解,即使孩子可能不会明显地表现出他们的需求,但来自朝夕相处的家人的支持其实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问题,自己每天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操心和唠叨孩子的学习,为什么孩子却好像总觉得家长很烦,有时候还会争执吵架呢?家长当然是支持孩子爱孩子的,孩子其实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但是我们一般不会直接地去表达,而是通过一些行动去间接地表达,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些误解,因为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其实并不能够很清楚地接收到家长唠叨背后的关心支持等积极情感,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的是其中可能包含的家长的焦虑与指责,这也就会引起他们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沟通出现问题,使互相理解受到阻碍。而直接的表达,比如“加油!再坚持两三个月就好了!”“如果觉得太累了不要自己忍着,可以跟我们讲。”“相信你可以的!”可能说出来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可以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家长的关心,能够接收到这种力量。
所以,不管孩子在自己眼中表现得如何,多用直接的语言去表达鼓励和关心,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来自家人的理解对于此时独自奋战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和力量。
最后祝愿每一个面对人生重大“战役”的孩子都能如愿以偿,祝愿家长和孩子们都健康快乐!
参考文献:
徐健,颜崇淮. 睡眠剥夺降低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进展(2003).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30, 196-199
李自强, 秦晔, 苏彤, 潘霄, 崔轶, 严进, 唐云翔. 睡眠剥夺对个体情绪的影响及其机制(2016).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37, 1397-1401